“喂?”“喂?”“喂?”
仰韶先民来电话了
还是来自一部双摄像头“手机”?
今天,一起认识双孔石铲
相似度99.99%!
谁的手机成出土文物了
机身背部线条流畅,四角适度打磨,方正中略带圆润,配置上下两个高清摄像头,保证绝佳拍照效果。
这样的它竟然是一件文物?只看外观,不能说和现在使用的手机一模一样,但是相似度绝对高达99.99%。
其实双孔石铲来自5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通体磨光,由一面青一面灰白色的石料制作而成。
难道是哪个粗心的现代穿越者一不小心留下了手机,不知道充满电能不能接到穿越时空的来电。
到底干啥的?
请仰韶先民展示技术
双孔石铲的得名显而易见,正是由于上椭下圆的两个孔,别小瞧这两个小孔,它们虽然不能拍照,但光滑圆润的样子,却是5000-7000年前仰韶先民磨制石器水平的重要表现。
石铲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直至夏商周时期,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用于垦荒、翻地,铲的器形较多样,早期的呈长方形,这件双孔石铲出现较晚,需与木柄结合使用,上面的两个孔据推测就是用来穿绳子固定木柄的。
△猜测的用法示意图
磨制石器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农耕的需要,双孔石铲颇为成熟的打磨技术,也从侧面证实了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经济已比较发达。
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期的一抹亮色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地区的一抹亮色,将中国史前文明“向前推进”了至少2000年,除了发现双孔石铲这样的农具,还有各种极富想象力和美感的陶器。
△文博日历|来看这只来自6000多年前的远古“萌”禽 →
这只6000多年前的鹰形陶鼎,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结合,不得不让人赞叹,彼时仰韶先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文博日历丨“陶”世界!五千多年前的人这么“玩”泥巴
作为仰韶文化“特产”的彩陶,以图案多样、色彩明快而闻名,这件白衣彩陶钵为我们展示出了对称的几何美。
△文博日历丨仰韶文化先民“玩泥巴” ,玩出了花样!
这件红陶人头壶看似造型质朴,但却为我们清晰地记录下了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时期人类真实的容貌特征,是数千年前的遗存,又与现代文明惊喜联动。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杨瑾
视觉丨喻偌洢
技术丨蔡子旭
审校丨左中明
统筹丨刘莹 帅钟琴
特别鸣谢丨郑州博物馆 总台河南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