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城工匠|朱大松:让创造力成为产品的生命力

时间:2024-05-27 10:1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吕前玲)在东实车身部件(湖北)有限公司里有一位车城工匠,凭着对技术研发的那份执着,他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敢于创新,在汽车踏板技术领域屡有突破,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怀“匠心”炼“匠行”铸“匠魂”的。

在东实车身部件(湖北)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研究员正在对新研发的踏板进行侧向位移的实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实验失效了。

实验室主任陈富伟在分析后发现导致实验失败可能有五点原因,需要重新进行逐项实验进行排查。

微信截图_20240527104444

然而朱大松在研究后认为可以锁定两种原因,不需要每一种原因去排查。像这样快速锁定实验失败的原因并及时调整,就是他的绝技。

每当实验失败或者失效的时候,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会向朱大松请教,他都能够快速的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并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实验节点,大大的缩短实验周期,缩减实验成本。

除了这项绝技,朱大松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高。2022年公司接到一个订单,要求旋转轴部位不能有间隙,影响体验感,然而汽车脚踏板旋转轴部位的间隙是行业难点,就在大家犹豫要不要做这个项目时,敢于啃硬骨头的朱大松站了出来。

他认为技术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对日益内卷的汽车行业来说,那么如果没有技术和创新,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没有办法,在竞争中生存,他作为公司的技术带头人,有责任在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和沉淀,来辅助公司的发展。

微信截图_20240527104455

在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多次试验后,朱大松和团队发现,踏板的间隙如果大了它会晃动,如果小了,它会卡住,所以在这个晃动和卡滞之间很难平衡。

如何才能破解这一行业痛点,提升汽车踏板的品质呢?经过一番讨论,朱大松想了一种办法,就是从结构的优化间隙的补偿,去实现小间隙的控制,通过多个产品的组合,不是通过某个产品单纯的精度提升。

这个办法能否成功呢?经过多次试验论证后,朱大松完美解决了汽车踏板旋转轴部位存在间隙难题。然而当给客户交付时却发现成本超出了预期,客户无法认可

面对这样情况,朱大松与团队成员们并没有气馁,把项目资料整合后,朱大松对工序进行合并,另方面是对关键的零部件实现国产化。

在对踏板进行优化整合后,客户对朱大松研发的产品十分满意。从业20多年来,朱大松也攻克了汽车踏板制造过程中的多项难关,为公司年度增收约2.3亿元。他主导公司全价值链收益改善降本活动,为公司年度降本约2200万元。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每年新开发踏板达60多块,覆盖所有汽车行业几乎所有车型,目前位居行业前三。

在朱大松的主持下,不仅为公司导入了新能源减速器开发,也支撑公司转型升级类业务的先行研究与开发,顺利完成了产品设计、CAE分析、样机试制,并通过了三方台架综合试验等,填补了公司新能源传动系统类产品的空白。如今,朱大松正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做强民族汽车品牌”为引领奋力前行,用创新和突破助力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他也荣获十堰车城工匠荣誉称号。

编辑:吕前玲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