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刘诗雅 见习记者 魏俊)生活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十堰80后厨师徐志海不仅是技艺精湛的面点师,更是一位怀揣文学梦想的青年。
早上6时30分,徐志海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南区食堂,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徐志海做的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披萨饼,洋葱丁、胡萝卜丝、青椒丝、鸡蛋上撒一层芝麻,出锅后香气扑鼻。
徐志海介绍,自己早上3时40分起床,4时整到食堂和面,一直忙到晚上20时30分,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今年39岁的徐志海出生在河南镇平的一个农村家庭,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他由奶奶和叔叔抚养长大。异于普通人的身世,使得他不得不很早步入社会。
刚开始,徐志海在北京做服务员,想着去学厨艺,回十堰后,经朋友推荐,他来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堂做面点。
虽然生活不易,但是徐志海没觉得生活有多苦,因为爱好写作,给了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这厚厚一沓陈旧泛黄的笔记本,就是他几十年来写下的随笔文字。徐志海告诉记者,他从小就有写作的习惯,上学时就开始记日记。
2002年,18岁的徐志海开始尝试写小说,真正从事文学创作。2017年,他以自己的家乡贾宋为笔名,开始投稿作品。
没有专业训练,徐志海的作品多是源于心之所感。认识妻子马晓后,妻子就成了这些作品的第一读者。
马晓介绍,徐志海每次写完了都会先给她念一遍再投稿,自己也为他感到高兴和自豪。
徐志海笔耕不辍,发表过的作品有上百篇,慢慢获得更多读者认可,其中也有部分获得奖项,他的努力也引起了十堰作家群体的关注。
徐志海介绍,在创作过程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就是兰善清老师,兰老师不仅对作品进行指点,还不断地鼓励他。
闲暇之余,徐志海也经常向梅洁等名家请教,并与其他文学青年一起交流。有了良师益友的帮助,徐志海在创作水平上突飞猛进。但是,他也遇到了创作上的瓶颈,他就通过增加阅读量,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诗歌、散文到外国文学,他都求知若渴。这期间,妻子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
家是徐志海的创作工坊,校园里的和山、遇湖则成了他的灵感温床。也是在这里,他写出了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散文《贾宋街的年味》。
2008年来到十堰,徐志海在这里买房定居。接近不惑之年,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谛,看清了来路,也认知了去往。
徐志海表示,做面点是自己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职业,文学是自己的梦想,他要把这两者一直坚持下去。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