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人医介入科成功抢救重症肺栓塞患者

时间:2024-10-16 11:09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马婷婷 张正宇)近日,十堰市人民医院介入科联合多学科,采用综合介入手段即肺动脉导管取栓、下腔静脉滤器拦截血栓、下肢深静脉溶栓等成功抢救一例重症肺栓塞病例,赢得患者及临床专科赞誉。

图片1(1)_副本4

介入科作为十堰市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救治团队成员,全员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某日中午,介入科急诊班医师接到紧急会诊通知,一患者在上厕所时突然晕倒,血压急剧下降至休克血压且难以维持、心率加快,高度怀疑重症肺栓塞。介入科副主任谢兴武博士迅速到科,结合临床资料,基本考虑重症肺栓塞,建议立即行急诊影像学检查,同时迅速报告陈光斌主任,组织急诊介入小组成员迅速到位。

根据D-二聚体、彩超、CTA等检查结果判断,确诊患者为重症肺栓塞。彩超提示双下肢深、浅静脉血栓广泛形成,CT提示双肺动脉干骑跨栓塞。时间就是生命,创造条件开展急诊介入刻不容缓。科室所有人员迅速到位,重症医学科精兵强将保驾护航。

介入科迅速进行会诊,制定介入方案。第一步完成下腔静脉滤器,拦截血栓,放射介入专家陈光斌、谢兴武、李江山等全力以赴。下腔静脉情况不明,有无血栓无法再进一步检查。介入医生果断采取从颈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手推造影。造影结果显示,下腔静脉中下段大块血栓形成,栓头邻近双肾静脉,血栓随时可能脱落。介入医生仔细操作,将滤器死死卡住血栓头,维持相对安全,完成第二步肺动脉开通。重症医学科医生通过加大氧流量,血管活性药物稳定血压,为介入操作创造时间。随后,医生应用猪尾巴导管上、导引导管上,不停进行各段抽吸、取栓,经过一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双肺动脉干通了,主要肺动脉分支通了,肺血管网明显增多了,患者的情况也逐渐好转。第三步,医生对下肢血栓进行了抽吸、取栓,并置入溶栓导管进行持续药物灌注溶栓。经过两个小时,两科密切合作,手术顺利完成。

下午传来好消息,病人生命体征明显好转。放置导管第三天,再次进行造影检查,肺栓塞基本消失,下肢血栓明显消失,滤器继续卡住下腔血栓。经过多学科努力,通过综合介入多种手段,重症肺栓塞患者抢救成功!

据介入科医学博士谢兴武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被称谓“沉默的杀手”,常见于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腹压增高如妊娠生产后、腹腔肿瘤压迫等,一些特殊疾病如肿瘤、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栓症等,一些特殊静脉血管疾病如布加氏综合症、髂静脉压迫综合症、严重右心衰等,上述情况常导致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损伤等,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急性期并不稳定,很可能发生血栓脱落而造成肺栓塞,重者危及生命甚至猝死、心脏骤停等。急性期血栓若不及时处理,血栓范围较大情况下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下肢反复肿胀,静脉曲张,皮肤感染、破溃、坏死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静脉血栓症必须迅速诊断,启动一站式介入治疗,开通血管、恢复血流。

据了解,十堰市人民医院介入科于2009年取得省卫生厅外周血管介入准入资质,一直致力于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工作,目前是湖北省介入医学专委会常委单位、中国出血中心委员单位、长江中游输卵管介入常委单位、中国静脉介入协作组单位、中国妇幼介入委员单位等。近年来,医院介入科积极探索钻研,在兄弟学科支持、合作下,多项静脉介入技术十堰地区率先开展,静脉介入诊治逐渐形成特色。

编辑:朱君龙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