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史金敏 操亚军 周建炜)日前,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采石场遗址,首次发现大面积的“石刻连环画”,再现了明朝永乐年间军夫匠人凿石古建的场景,为武当文化和明代建筑石料开采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
采石场遗址平均海拔951米,分布于武当山南岩宫东北约3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间,面积达200多平方米,虽历经612年风雨,“荆州卫”“武昌卫戍造事”“永乐十一年 奉恩上山”等摩崖仍清晰可辨,印证了明朝永乐皇帝兴建皇家道场,政府“皇家工程兵”参与修建武当山宫观的史实。
经过清洗后,“石刻连环画”渐渐“浮出石面”:阶梯、石殿、赑屃、祥云……这些线描,透露石料的用途、现场环境以及运输方式。一位来自吉安的古代工匠,借机让自己名垂青“石”。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姚峰介绍,30岁的石匠李余利用石刻的方式留下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一只小老鼠石刻表明了李余的属相,而“荆州卫”则是他所属的部队。
石壁上不再是冷冰冰的雕刻,而是赋予了温度和情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摩崖石刻“武昌卫”旁,刻画有一条鱼的图案。姚峰介绍,那一条活灵活现的武昌鱼,代表了古代工匠们对家乡的思念。
这位头戴官帽,身骑高头大马的州督工,与另一幅线条流畅的石刻图像与之相映成趣,整个画面充满了故事感。
姚峰讲解到,石刻上刻着“州督工大人”字样,旁边是一位骑着高头大马、头戴官帽、执旗挂刀的督工形象,马抬前蹄,马尾高扬,旗子迎风飘扬,在旗子上方还有四个大字——清风大大。
一幅幅“石刻连环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工匠深山开采石料的辛劳。
姚峰推测,这些“石刻连环画”反映了明代永乐年间,一位在此开采石料的工匠,在朝廷督工的监督下,辛苦开采石料的过程。
历代史料中,关于明朝军队与工匠,在武当山同心协力,进行石料开采与加工,最终建成皇室家庙的详细过程,鲜有详尽记载。这些“石刻连环画”用独特的方式保存了这段历史,对于研究武当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武当山特区文物管理所樃梅祠管理处主任刘峰表示,武当山“石刻连环画”为进一步研究武当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以及实物价值。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编辑: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