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亮 通讯员 方金柱)心梗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往往来势凶猛,死亡率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治,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化险为夷的。11月20日中国心梗救治日,今天推出《医防融合话健康》第四期:护好小心脏,远离心梗。由十堰市西苑医院(太和医院西苑院区)内科主治医师叶龙,讲解心梗预防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心梗?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堵塞引起冠脉的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发生局部坏死,当心肌坏死面积过大时,常常会危及生命,因心脏骤停而导致患者死亡。
叶龙介绍,心梗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主要在前胸部,常放射至背部,左肩左胳膊,突然发生剧烈胸痛或胸部憋闷。胸闷、胸痛等是急性心梗的“前驱症状”,出现症状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需要警惕,20分钟要高度怀疑心梗。
突发心梗怎么办?
“心梗救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叶龙说,每年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这个日子的设立是为了提醒大家,发生心梗要牢记两个“120”:一是心梗发生后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二是抓紧120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越早开通血管,成功救治的希望就越大。
哪些人易发心梗?
叶龙介绍,一般而言,中老年人导致心梗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而熬夜、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久坐、抽烟饮酒等生活类因素则是心梗发病日益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高危人群如何预防心梗?
叶龙介绍,心梗的常见诱因有六个: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激动情绪;暴饮暴食;气候突变;便秘者用力排便。远离心梗,重在预防。进入秋冬时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猛然收缩,容易导致血管闭塞,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三高”人群需重点防范,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波动较大,建议立即就医治疗。
“年轻人剧烈运动时,全身耗氧量增大、心脏压力增加,如果出汗太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肌供血不足,也很容易出现急性心梗甚至猝死。”叶龙说,心脏不好者,运动不要过度,最好不参加竞技性运动。
编辑:朱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