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十周年。南水北调这一跨越世纪的宏伟工程,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奏响了时代奋进的最强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工程建设领域堪称壮举,规模浩大、施工繁杂,难度登峰造极。在党的坚强引领下,无数建设者无畏险阻,从规划到实施,逐一攻克技术壁垒。隧洞开凿穿越重山,渡槽搭建横跨江河,直面复杂地质,借智能化管理捍卫工程质效。他们倾洒汗水、奋力拼搏,以心血与智慧在华夏大地铸就辉煌,令丹江秀水北流,滋养北方沃野,这伟大工程不仅是水利奇迹,更是建设者们献给祖国的不朽功勋,彰显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伟力,成为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巍峨丰碑。
湖北作为国家战略水源保护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定不移地扛牢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通过遥感卫星网格化监测、高清摄像头拍摄、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构建起“空、天、林、地、水”立体监管网络,实现24小时不间断检测,智能守护水质安全。“小水滴”护水志愿者们怀着守护这一泓清水的挚爱,积极参与清漂、护岸、环保宣传等工作,用实际行动书写对水源保护的执着。库区基层“守水人”积极探索创新,建设共享洗衣池、安装油水分离器等,从源头把控污染。各方齐心协力,技术防护与人力防护相得益彰,共同铸就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的坚实壁垒,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尽显湖北在水源保护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效,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堰市移民安置工作谱写了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壮丽史诗。蔡湾村作为典型代表,众多移民秉持舍家为国的高尚情怀,成就大我。如今的蔡湾村,整齐美观、环境宜人的安置房林立,光伏板熠熠生辉,污水与垃圾处理尽显环保智慧,村庄生态与环境焕然一新,展现出独特魅力。数字化智能温室大棚蓬勃兴起,为乡村发展插上科技翅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村集体收入从匮乏迈向百万。伴随生态向好、产业兴旺,幸福食堂、积分超市、养老托幼中心等设施完备,移民生活迈向幸福新高度。他们以行动诠释从奉献至收获的跨越,在新时代彰显移民的非凡风采与伟大担当,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为区域发展注入磅礴力量。
南水北调工程在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融合发展方面堪称典范。引江补汉工程作为其“四横三纵”体系关键部分,虽面临复杂地质地貌,建设者却大力投入智能化与大型机械化设施。数字孪生智能建造中心让施工实现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在人员定位、危险预警、进度监控及物料管理等方面尽显科技魅力。坚守绿色理念,运用磁混凝一体化处理废水、植被混凝土防护边坡、全封闭式料仓与智能喷雾降尘等绿色技术,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干扰,达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既展现科技引领下工程推进的高效精准,又诠释生态优先理念下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为同类工程树立了卓越标杆,在水利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科技生态融合篇章。
南水北调工程意义早已超越调水功能,更是促进南北协调发展的强大引擎。北方获水资源补给,城市经济、生态与民生得以改善,发展动力愈发强劲;南方相关产业兴起,科技与生态保护协同,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同时,南水北调工程凝聚全民力量,从水源地到受水区,无数人默默奉献,激发民族自豪感与向心力,彰显团结协作、共建共享精神,是国家战略布局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奏响时代奋进强音。
展望未来,南水北调工程将持续释放综合效益,支撑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应珍视成果,进一步强化水源保护、工程维护与管理创新,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使其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为子孙后代铸就更璀璨未来,成为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朽见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