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袁超一
为研制国之重器,他隐姓埋名30年。
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因病逝世,哀思如潮。
这位“为国深潜”的科研工作者,是一位真正的国士。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看似默默无闻,却蕴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让我们重温黄旭华院士9个重要的人生时刻,一起致敬国士、送别黄老!
01
19岁,从医者梦到科学救国
1926年,黄旭华出身于广东汕尾一个医生家庭。幼年目睹日军侵华暴行,决心“科学救国”。1945年,他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他说:“学医只能救人,学科学可以救国。”
02
32岁,受命参与核潜艇研制
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工程,32岁的黄旭华被选中进入“09”绝密项目。因保密需要,黄旭华30年未回家乡。直到父亲去世,家人仍不知其具体工作,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03
44岁,中国首艘核潜艇下水
作为总设计师,黄旭华带领团队用算盘和磅秤替代计算机,攻克核反应堆与艇体结构融合难题。1970年,“长征一号”核潜艇成功下水,1974年,这艘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04
61岁,“深潜”30年后首次“现身”
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发表了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黄旭华把这篇文章寄回家,母亲和妻子含泪读完,才知他在“做惊天动地的事”。30年的隐姓埋名终于有了一份特殊的交代。
05
62岁,亲历极限深潜试验
1988年4月,中国首次进行核潜艇深潜试验。此前,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航试验时沉没,艇上129人无一生还。为鼓舞士气,黄旭华冒着艇毁人亡的风险,以总设计师身份亲自下潜至300米深海,成为世界首位参与深潜的核潜艇总师。
06
90岁,公开身份,泪洒央视
隐姓埋名数十年后,黄旭华首次公开身份。2016年,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他坦言对家人的愧疚,一句“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感动亿万观众。
07
93岁,获颁“共和国勋章”
2019年9月,黄旭华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他坚持“属于祖国、属于团队”,将荣誉归功于所有核潜艇人。
08
94岁,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
2020年1月,黄旭华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说"这钱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09
95岁,为国家科研捐献几乎全部奖金
2021年10月,黄旭华向中国船舶719所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中国船舶719所遵照黄旭华本人意愿,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至此,黄旭华已将个人所得的各级各类奖项奖金逾2000万元,几乎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国家的教育、科研及科普事业。
在惊涛骇浪的孤岛,他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他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国之栋梁,当以国之荣光尊之。
让我们沿着他们走的路,
一往无前地抵达远方!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