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 翁红)2024年12月20日,位于张湾区柏林镇的十堰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投产,实现了生活垃圾绿色循环利用,预计年发电量超过一亿度。今天的新春走基层,一起去看看生活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上午10点,在十堰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卸料大厅,记者看到一辆辆垃圾清运车将在城区收集到的生活垃圾运输至此,巨大的抓斗将生活垃圾抓起来,进行堆放和存储。
十堰北控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军介绍,这个巨大的抓斗单次可以抓起约8吨重的垃圾,进行垃圾堆砌发酵,垃圾里面含有水分,把水分渗滤出来后垃圾比较干燥,更便于燃烧,现在每天能处理500多吨生活垃圾。
春节期间,这里格外忙碌,60多名工作人员全员在岗。站在堆坑前,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垃圾池分有堆料、发酵、投料三个区域,新鲜垃圾发酵3至7天,排出渗滤液,通过污水处理系统清洁后排放和利用。
记者对比垃圾发酵后的渗滤液和经过处理后的中水的区别,发现渗滤液颜色发黑,有垃圾发酵后的酸臭味,而处理后的中水颜色清澈,也没有异味,与自来水相似。
该公司工程师周万年介绍,他们先把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去掉,再采用膜法深度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水可以达到再生回用水标准,可作为生产用水和绿化用水进行回用,每年大概可以节省自来水4000吨,节约水费20万元。
记者来到垃圾吊控制室,看到在堆池中,垃圾经过3至7天的发酵后,工人通过操作杆,将垃圾放到高温焚烧炉中进行焚烧,保证炉子的热值。
令人意外的是,这里闻不到任何异味,秘密就藏在这套价值千万元的负压除臭系统里,通过上部风管的强烈吸风,可以确保垃圾池形成负压不外泄,并将垃圾发酵后产生的可燃气体送入焚烧炉作为助燃原料。
该公司中央控制室值长龚小龙介绍,目前燃烧温度在1000℃左右,每小时投料30吨左右,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直接排入大气,产生的高温蒸汽经过几级换热,通过汽轮机做功,由热能转换为电能用于发电,年发电量1亿度,按照居民每月每户100度用电标准,相当于8万户居民全年用电量。
在这里,生活垃圾不仅生产“绿电”,焚烧剩下的炉渣里还可以回收铜、铁、铝等金属,以及可用于建筑行业的环保材料,实现资源循环、充分利用。
公司总经理曾军介绍,通过变废为电的处理工艺,将进一步加强十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能力,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约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万吨。
编辑:李晓静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