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也需呵护!十堰专家详解爱耳护耳小妙招

时间:2025-03-03 20:1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王逸雯 田晶晶)2025年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健康聆听,无碍沟通”。国药东风总医院在门诊楼大厅科普耳健康知识,并举办公益义诊活动。

科普宣传  爱耳护耳

上午九点半,义诊现场已经排起了队,来自耳鼻咽喉科和中医科专家团队现场义诊,为市民答疑解惑。市民程女士说,她的耳朵长时间发痒却不知原因,这次义诊活动对她来说既方便又省时。

义诊涵盖免费听力筛查、电耳镜、耳纤维内镜等检查内容,同时增设中医特色诊疗,增强市民爱耳护耳意识。

3月3日(11)

自测听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耳道清理、耳镜检查以及纯音听阈测试等。国药东风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丹介绍,让他人在一米外耳语简单词汇来检测听力,若听不清可能存在听力下降,或者使用专业听力测试软件初步评估不同频率的听力敏感度;使用带光源的挖耳勺轻触耳道口,发现大块褐色或黄色硬块,可能是耵聍栓塞;轻拉耳廓或按压耳屏,若疼痛加剧,可能为外耳道炎;双脚并拢闭眼站立30秒,若身体明显摇晃或跌倒,可能提示内耳平衡功能异常;若出现单侧听力突然下降或丧失,耳痛伴随发烧、眩晕,耳道流血或流脓以及持续耳鸣超过1周且逐渐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3月3日(10)

耳朵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听力障碍患者人数增多。专家提醒市民要养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预防、减少听力残疾。

李丹建议,平时应当正确清洁耳朵,避免用棉签深入耳道,可用温水清洗外耳,或用医用滴耳液软化耵聍。 游泳或洗澡后倾斜头部单脚跳排出耳内积水,避免使用不洁工具掏耳。

健康提示:摒弃不良习惯  远离听力损伤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负责收集声音,中耳将声音传递到内耳,内耳则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这样就可以听到声音。然而,一些日常习惯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对耳部健康造成威胁。

3月3日(19)

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彭先兵介绍,长时间佩戴耳机,音量过大容易导致噪声性耳聋;不当挖耳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引发外耳道炎;游泳或洗头后耳朵进水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对于小孩来说,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扁桃体肥大也可能引发中耳炎,这些都是耳朵常见的疾病类型。

近20年来,各国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有5%到8%增加,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症”,许多年轻人因经常熬夜加班、通宵工作,耳朵发病率逐年增高。彭先兵介绍,熬夜、通宵刷视频可能会导致神经过度兴奋,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内耳血管痉挛甚至动脉栓塞,而药物的不恰当使用,特别是一些耳毒性药物会增加肾脏疾病负担,增加内耳损伤的概率,会出现药物性听力下降。

3月3日(20)

养成健康用耳习惯,一半以上听力损伤是可以避免的。彭先兵建议,正确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避免不当挖耳,特别是不要用尖锐物品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保持耳部干燥,特别是游泳或洗头后应及时用毛巾擦干耳朵。

专家支招:如何防治中耳炎

听力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而一种名为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却在悄然间威胁着人们的听力健康,它也是引发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01

在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市民李先生前段时间因耳朵不适,办理了住院。他回忆说,适源于一次感冒,突然出现耳鸣,耳朵呼呼作响,症状持续了20多天。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诊断李先生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并伴有轻微的听力下降。医生询问得知,李先生平时有挖耳朵的习惯,前段时间感冒后没有及时治疗,这才导致了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3月3日(13)

十堰市人民医院耳鼻喉住院医师刘诣介绍,对于病史较短、反复牵连不超过两个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包括抗炎、抗感染、粘液促排以及使用鼻绒激素促进鼻粘膜通畅,同时,鼓膜穿刺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多由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儿童发病率较高,但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也容易患病。若不及时尽早就医,听力受损程度将尤为严重。

医生介绍,预防分泌性中耳炎,要注意增强体质与免疫力 、预防感冒与感染 、保持鼻腔通畅,不要乱挖耳朵、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等。

刘诣提醒,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要及时治疗,不要做明显的捏鼻鼓气动作,此外,气压伤也是导致中耳炎的原因之一。

编辑:张红艳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