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荆楚城市客厅展示”十佳项目
十堰城区山体健康步道
在鄂西北的群山之间,十堰这座将山水文明刻入基因的城市,正在用一条蜿蜒在中心城市山体上的绿色“飘带”,重构城市与自然的对话方式。
2023年以来,山城十堰市在中心城区的山体上建起一条11.1公里的健康步道。这条串联老城烟火与新城气象的步道迄今累计接待游客超325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近8万,成为全国山地城市生态治理的典范样本。
向山要空间:让山体资源“活起来”
十堰地处秦巴山区,市民出门就要爬山,借鉴厦门山海步道的建设经验。
十堰市城控集团决定,将城区一座座山体串联起来,打造成步道公园。
施工之中,面对步道山体地形高差,通过建设4座螺旋塔与3部无障碍电梯,构成登顶的垂直交通网,不超过8度的缓平坡度
消解上台阶压力,让轮椅与婴儿车畅行无阻。
据介绍,一期步道工程,南起十堰北京路雅阁酒店,北至紫霄大道,设置了百强塔、体育中心、奥体花阶、紫园、山水间、京东路综合体等出入口。游客行走山顶,可以观赏十堰奥体中心、十堰传媒中心等多处地标。登顶远眺,满城繁华尽收眼底。
四季皆景:58种树木织就生态画廊
步道沿线58种树木构成流动的植物博物馆。春赏樱花海棠,夏享竹林清风,秋观枫林如火,冬品寒梅映雪。设计师通过成片群植,打造出银杏林、紫薇林等十大主题林带。
103岁的市民李秀兰在家人陪同下走完全程,“活了百岁,头一回看见城里‘长’出这么条七彩飘带。”
生态修复背后是精密计算,每公里步道配置300个生态监测点,186根智慧杆,集成火情预警、空气监测等功能,398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安全监控全覆盖。数据显示,步道开放后,周边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提升42%。
城市客厅:27处设施诠释民生温度
步道不仅是景观带,更成为多功能民生综合体,12座驿站配备AED除颤仪、电动救援车等应急设备,11处公厕全部设置无障碍通道,2个儿童乐园采用防撞软胶地面。
文化元素也被巧妙植入4处观景台,镶嵌着十堰汽车工业文化浮雕,智能廊架夜间投射武当武术剪影,山体隧道墙绘再现郧阳恐龙化石群。
市民在十堰主城区健康步道一期散步游玩。(视界网 周家山 摄)
监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重要节点安装有186根“智慧杆”,398个6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实现全程监控无死角,同时具备广播喊话、火情预警、一键呼叫、一键报警、无线Wi-Fi等智能化功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电动应急救援车3分钟之内便可将游客送下山。
绿色经济学:1条步道激活3类效益
生态账:修复滑坡体12处,年固碳量达3800吨,相当于2.6万棵成年树木吸收量;
民生账:缩短28个小区20万居民进山时间,周边房价增值一成以上;
产业账:培育出“步道+”经济,衍生出茶艺、餐饮、住宿、零售等收入。
“它改写了山地城市的发展逻辑,将原本大家都嫌弃的山体资源,改变成为市民休闲、待客的‘时尚客厅’。”十堰市城控集团负责人认为,用最小干预实现最大效益,这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来源:湖北日报(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王伟 全正 姜谷平 张建波)
视频剪辑:周蹦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