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访谈 | 提升要素保障力 增强城市辐射力——专访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贺德斌

时间:2025-03-17 08:37 来源:秦楚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将进一步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创新意识,立足‘两统一’职责,以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低碳为路径,以强化要素保障为支撑,谋定而动、谋定快动,抬高标杆、砥砺奋进,全力推动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工作向建成支点聚焦聚力。”3月14日,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贺德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贺德斌介绍,2025年,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系统将紧紧围绕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对照省委实施“七大战略”提升“七个能力”要求及市委“六个整体提升”部署,切实扛牢保发展、保耕地、保生态、保安全政治责任,提能力转作风,稳步推动要素保障聚力提效,推动各项服务优化高效。

围绕产业竞争力,在绿色低碳转型上下功夫。出台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培育智能建造试点企业、示范项目,力争2025年新进规入库企业64家,建筑业产值突破745亿元。持续深化绿色矿山创建,2025年新增7家绿色矿山,助推“两竹”地区铌资源战略基地建设,推动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设城市级实景三维,实现全域2.36万平方公里1:2000新型基础测绘成果全覆盖。精心服务“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围绕项目支撑力,在“项目拼抢”上下功夫。推行上门服务、包联服务,力争报批用地3万亩,切实保障福银高速公路改扩建、十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重点项目落地。力争组织申报土地储备债券资金15亿元。截至目前,已获批2025年度中央、省级地质灾害防治补助资金7201万元,预计全年可获批地灾防治补助资金1亿元。加快实施地灾防治项目,持续提升地质环境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年度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资金争取力度,力争拨付资金总量达2000万元以上。

围绕生态承载力,在保护修复上下功夫。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规则,推动实施全流程坐标管控。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打造库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样板。争取丹江口库区山水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第一批山水工程项目库。推进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完善“三早两严”执法监管新机制,进一步拓展智能执法巡查监管系统应用场景。健全中心城区“快查快处”执法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管网新建改建等工作,试点推行“厂网一体化运维”模式,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围绕城市辐射力,在完善城市功能品质上下功夫。按照山水相依、产城共融、景城一体要求,引导推动城市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完成市、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审查报批。完善城市向东发展交通路网规划,优化武当新区规划。编制交通、排水、燃气、第五立面、风廊等专项规划,修订完善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规定。做好车城路片区、紫霄大道七里垭片区等城市更新片区规划,增加城市“蓝绿空间”,提升城市宜居指数。

围绕安全保障力,在筑牢安全防线上下功夫。持续推进耕地流失整改,建立市级全域整治项目库,推进“耕地下山、林地上山”,探索推进耕地“大占补”改革,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抓好隐患点数据库更新和新增隐患点处置,打造库区地灾综合防治示范区,高标准推进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试点工作,筑牢地质安全防线。强化“飞行检查”和智慧监管,严把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审批关口,深化建筑施工安全治本攻坚行动。依法抓好非煤矿山行业监管及矿山动态安全监管,促进矿山安全生产、绿色发展。

围绕改革创新力,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开展帮办代办行动,对群众和企业诉求实行清单制、编号制、销号制、跟踪督办制管理,努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优不动产登记服务,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财产登记与更多事项合并办理、跨部门联动集成,丰富多元化场景服务。加强不动产数据治理和应用,推进不动产登记“智能办”扩面增效。持续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推进“一码管地”“多测合一”系统和“工改”平台深度融合,探索“多验合一”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监管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涉企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制度。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对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指导和风貌管控,力争2025年新增150个垃圾分类村。(秦楚网记者 马胜江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