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团风县淋山河镇全镇企业只有几十家,全年税收800万元。
2024年,淋山河镇全镇有企业862家,全年税收5900万元。
近几年,淋山河在外的创业者纷纷响应返乡号召,投身家乡建设,不仅让淋山河收获7.3倍税收增量,还让曾经的建筑之乡踏上乡村振兴高速路。
引凤——
建筑之乡+“总部经济”,“回巢集结号”掀起返乡热潮
淋山河镇有中国建筑之乡的美誉,高峰期每年约有3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建筑业。
然而,作为远近闻名的“鲁班小镇”,也曾面临因人口流失而导致乡村产业空心化的难题。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1年8月,新一届淋山河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抓住建筑业这个牛鼻子,实施“引凤回巢”计划,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动员在外建筑能人回乡投资办企、将企业回迁家乡发展,力争5年内落户淋山河各类企业500家。
今年33岁的“建二代”邵建,是“引凤回巢”计划中的首批返乡能人。返乡前,邵建已在建筑行业深耕多年:2017年,创立湖北明睿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接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2019年,成立湖北中莱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业务拓展至装修装饰、环保工程、钢结构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和经验。
“当时,团风县政协副主席、淋山河镇党委书记曹红生多次与我沟通,介绍淋山河镇正着力打造建筑产业聚集区的情况,还详细讲解了各种返乡政策。”邵建寻思反正都是干建筑行业,在外地挣钱还不如回家和父老乡亲们一起挣。当年,他就将名下两家企业转注回淋山河镇。到2024年底,这两家企业已累计产生税收200余万元。
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自2021年8月以来,淋山河镇村级引进企业共计450家,通过其他渠道注册企业26家,累计引进企业476家,累计税收超1.1亿元。
企业的聚集,为淋山河镇的乡亲们提供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自‘引凤回巢’计划启动以来,大量的乡亲获得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人均年增收6万元。”淋山河镇人大主席戴军介绍。
养凤——
丰富业态+完善链条,“乡贤朋友圈”培植发展动力
建筑业“总部经济”产业形态新特征叠加创新要素“引凤回巢”工程,正在推动淋山河乡村的发展。
黄冈市倍思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立才,就是被家乡请回来的。“早些年我在昆山自主创业,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上涨,企业发展受阻。于是,我便想把企业往中部地区迁移。”范立才介绍,最开始想在黄石落户,“家乡领导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跟我联系对接,我才知道家乡的变化早已超出自己的想象。”
“同样的原料,在家乡建厂比在昆山建厂能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成本。在此基础之上,家乡的物流成本更低。情感层面,我是土生土长的淋山河人。这个家我非回不可。”范立才笑着说。
2023年10月,范立才带着企业重新回到淋山河镇詹家湖村。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公司年产值近1000万元,产品远销泰国、以色列等国家。“目前,二期项目已经动工,我们计划再增设5条家用电器电机端盖加工生产线。”范立才说。
倍思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成长,只是淋山河镇把“乡贤朋友圈”做大做强的缩影。
“淋山河镇‘总部经济’除招引建筑工程类、建筑劳务类以及建筑相关类企业‘凤回巢’外,其他回归的行业企业占引进企业总数近三成。”曹红生表示,如今淋山河的“乡贤朋友圈”越做越大,建筑业“总部经济”同时带动农业种养加工、商贸物流和农旅融合等企业回乡发展呈蓬勃之势,为淋山河镇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筑巢——
政策帮扶+人文关怀,“全能大管家”提供周期服务
“2023年,我们帮助湖北庆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留抵退税’政策退还了500多万元税款。”团风县税务局淋山河税务分局局长张咏介绍,在外游子因为乡情而投身家乡建设,我们要拿出最好的服务让他们回得来、更要留得下。
“企业转注回乡”的背后,是整个乡镇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淋山河镇成立由镇领导牵头,各村主职及工商、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电力、交通、农业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引凤回巢”工作专班,摸底收集在外能人信息,提供全要素全流程包保服务。同时,镇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提供融资对接服务,促进“人才回应、企业回乡、资金回流”。
除此之外,自2022年起,淋山河镇还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税收贡献突出的企业、招商工作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奖励资金177万元。
2021年返乡的徐文祥,是湖北龙世达置业公司总经理,其企业去年纳税近1500万元,位居全镇第一。徐文祥说:“逢年过节,镇里会看望我的父母、及时处理我们关于改善人居环境的意见建议,宛如一个‘全能大管家’,让我们这些游子感受到了家乡的人文关怀。”
不到4年时间,淋山河镇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以人才回归、企业回迁为目标,汇聚异地商协会、在外成功人士等,共同推动淋山河镇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曹红生表示,淋山河镇将持续发展总部经济,每年引进至少100家企业,力争到2027年税收过亿元。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好 通讯员 吕露 张凤 罗玉迪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