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罗新军 吕前玲 通讯员 张红军 周韵)4月8日下午,十堰市召开市委社会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会工作,奋力推进十堰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吴海燕以《凝聚“新”力量 激发“新”动能 为全力服务建成支点贡献工会力量》为题,作交流发言。
近三年来,市总工会坚持“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工作理念,构建“凝新、固新、暖新”三维赋能工会路径,持续紧抓团结凝聚新兴领域职工工作。
凝“新”聚力,奏响奋进新乐章
一是强引领聚共识。持续推进“理论武装+红色铸魂+文化涵育”思政教育融入新兴领域,组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宣传宣讲1865场,举办各种“工”字特色文体活动,推动新兴领域职工在精神浸润中同心向党。
二是搭平台助建功。举办直播带货等新兴领域劳动技能竞赛473场,职工双创大赛孵化新兴领域创新项目518个,获得省级奖项42个;举办工业机器人操作等专项培训83期,4198人参加培训,助力1162人成功再就业;实施产业工人学历与技能提升补助行动,2024年吸引435名新兴领域职工参加。
三是树典型立标杆。坚持典型引路,开通“劳模工匠号”公交车、出租车,在新兴领域评选市级以上劳模工匠495名、十堰五一劳动奖184个、创新工作室66个,联合评选全市最美快递员、最美外卖小哥40人,引领广大职工对标先进、逐梦奋进。
固“新”强基,夯实发展新根基
一是破题攻坚“建起来”。开展新兴领域建会三年专项行动,建立“专班负责、实地走访、数据比对”摸排机制,采取“龙头企业牵头建、平台企业单独建、行业力量推动建、乡镇街道兜底建”模式,组建新兴领域工会3041个;成立外卖、快递、物流、物业、自媒体、商圈等行业区域工会92个,覆盖企业2094家;建立社会组织工会483个。
二是机制赋能“转起来”。实施新就业形态企业集体协商“平台主责、行业统筹”双轨机制,签订集体合同138份,覆盖企业501家;实施“企业主导、职工参与、工会监督”民主管理机制,推进民营企业协商恳谈及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建设;实施“以奖代补”典型培育机制,培育律师、家政等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省、市典型44个。
三是服务助力“活起来”。2024年“四下基层·会会走到”活动走访基层工会6694个、化解问题909个;三年向2475家小微企业返还工会经费2519万元;在新兴领域职工集中的快递园、物流园、工业园建设“共享职工之家”20个,培育驰田公司等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省、市试点19个。
暖“新”护航,绘就和谐新画卷
一是筑牢安全防线。守牢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建立实施“信息收集、舆情预警、清单管理、部门联动”风险防控处置机制;把牢政治关,两年来对2273名新兴领域工会工作者进行专项审查。
二是强化维权保障。提请市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工会+法院+检察+人社+司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三年为新兴领域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3亿元。
三是延伸服务链条。筹集480万元建设工会驿站262个、户外劳动者驿站104个,组织开展“群团携手进驿站”33次;筹集3080万元为新兴领域职工开展送温暖、送健康等服务,惠及17.7万人次;2024年开展“暖新服务季”13项活动,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免费体检得到全国总工会肯定,争取全总140万元移动体检车一辆;今年把服务新就业群体纳入工会“十件实事”,计划免费体检1万人以上、赠送意外保险4000份。
下一步,十堰市总工会将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持续强化思想引领,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切实做好服务保障,提升工会组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为我市打造关键节点、服务建成支点贡献工会力量。
编辑:吕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