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王逸雯 田晶晶)3月31日,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正式在十堰落地执行,近期,十堰广电记者实地走访多家单位,了解该政策集采落实情况。
3月28日,听闻集采政策即将落地,家住张湾区的柯女士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咨询。柯女士家人自幼患有重度耳聋,因家庭经济有限,一直未能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多年来只能依靠手语与人交流。这次,她希望政策下来后,尽早为家人进行人工耳蜗手术。
太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余滋中介绍,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重度耳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集采政策落地后,整个人工耳蜗的项目均可进入医保报销,不仅能让更多患者承担得起手术费用,还会推动医疗资源的普及。
记者从市医保局了解到,目前,十堰多家医疗机构已完成采购备货,按照要求,采购完成后,患者能够以中选价格使用相关产品。
市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科负责人杜姗珊表示,通过集采,人工耳蜗单套均价由20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降幅达75%,标志着人工耳蜗医疗资源可及性全面提升,此次集采不仅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通过医保报销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家庭压力,尤其是18岁以下患者的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目前我市0至17岁需要适配人工耳蜗的有19人,17岁以上年龄段对人工耳蜗有需求的可能更多。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介绍,本次采购周期为3年,通过稳定的采购量助力中选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市场预期,切实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医保改革红利。
杜姗珊表示,十堰市医保局将持续强化采购、供应、使用等环节的协同管理,确保集采成果真正落地惠民,为听障患者带来“听得见的希望”。
新闻链接:哪些人群适用人工耳蜗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公报, 十堰共有听力残疾人6.25万,对于他们来说,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是两种重要的听力辅助设备。余滋中说,助听器的作用是将外界声音放大,让耳朵更好地感知外部世界,它适合轻中度耳聋人群;而电子耳蜗的工作原理相当于是声音处理器,通过植入耳蜗的一个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让听神经把这个信号传递给大脑皮层,感受外部声音。
据了解,十堰已为4000多人免费适配了助听器,而对于极重度耳聋、听力损失在80分贝以上的患者,最好使用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主要是用于两类人群:
第一类是听障儿童,先天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在他们一至三岁时植入人工耳蜗,因为这时候是孩子言语发育的高峰期,人工耳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外界沟通;
第二类是成人语后聋,有一部分成年人到了一定年龄,耳部器官因老化、退换、退化等原因造成极重度成人语后聋,植入人工耳蜗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与外界沟通。
十堰医生提醒:
1、在植入人工耳蜗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听力和语言评估;
2、如果患者听力有60分贝,可以通过助听器解决听力问题;
3、对于适合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医生需为其选择合适的人工耳蜗设备和植入方案;
4、有严重的内耳畸形的孩童不适合做植入人工耳蜗手术;
5、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训练也很重要。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