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向军 汤海涛 郧阳融媒记者 张起)仲春时节,位于“武当山茶”核心产区的十堰市郧阳区青山镇,千亩茶园叠翠吐绿,呈现出一副春日盛景图,记者在这里体验了从一片叶到一缕香的过程。
沿着山路,记者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了郧阳区青山镇秦家沟村的茶山上。生态茶园里一陇陇茶树郁郁葱葱,十堰晨露茶叶种植合作社的茶农们正熟练地采摘下娇嫩欲滴的芽茶。一芽一叶,采摘单芽是个耐心和细心的活。
秦家沟村种植茶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每家农户基本上都有茶园,除了在自己的茶园采摘售卖外,他们也会到合作社帮忙增加一份收入。村民曾国荣说,自己每天能摘3斤左右,收入有200余元。
采下的鲜叶,当天就会被送进制茶车间,经过摊晾、杀青、理条、烘干、定型、激香等工序,制成新茶。目前秦家沟村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引进了规范化的生产线。但要让茶叶卖出好价钱,则需要手工炒制,第一步“杀青”很关键。
十堰晨露茶叶种植合作社总经理秦虎介绍,“杀青”未杀透,茶叶口感会发涩,过重后,口感又会发苦,炒茶要在300度的高温下快速翻炒2个多小时,取出后先摊晾,把温度迅速降下来,保持茶叶的口感。
由于长时间的烘烤,秦虎的额头已经布满了汗珠,但忙碌的双手却顾不上擦拭。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炒制,茶叶成型了,炒制后的茶叶经过冲泡,一根一根直立,汤色鲜色,清香味十足,喝一口,唇齿间有一股淡淡的栗香。
秦虎介绍,手工茶和机制茶的口感、色泽区别很大,他们合作社的手工茶一般为私人定制,多针对一些高端客户,价格在每斤2000至3000元左右。
青山镇地处汉江南岸,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典型的秦巴高香绿茶产区,被誉为“中国国际名茶之乡”,也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近年来,青山镇以推进“茶旅小镇”核心区建设,持续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实现山、水、园、林、路统一规划,全链条打造文旅产业体系。现在全镇发展茶叶15000多亩,适采茶园8000多亩,有与茶产业关联的省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1家、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作坊)15家,年产茶约10吨。
郧阳区青山镇镇长李英介绍,镇里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为重点,文旅共同发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