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 房县城关镇围绕建设十里樱桃产业长廊,打造万亩樱桃观光园,通过品种革新、科技赋能、农旅融合、品牌塑造等多维度创新,构建起“种植、加工、文旅”一体化的樱桃全产业链,让小樱桃成就乡村振兴大产业。
眼前正在清点农机零件的冯家洪,是房县城关镇八里村的樱桃种植大户。再过几天,他种植的600亩樱桃将迎来丰收,使用轨道车采摘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增加收入。
房县庐陵王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家洪现场算了一笔经济账:通过轨道车机械化采摘,采收3000斤樱桃可节省10个劳动力,按当前200元/人/日的劳务成本计算,一天可节约2000元,仅在采摘环节就可减少2万元人力支出。
按照今年樱桃的行情,冯家洪预计可收入600万元。然而在过去,当地樱桃因皮薄、不耐储运,经济效益低下,亩均收入仅千余元。当地通过不断探索,引入嫁接技术,改良出“八里旺”等新品种,改良后的樱桃品种,单株产量显著提升,果实大而密集,一棵树可产出50至60斤樱桃。
以科技赋能,不断提升樱桃品质。2017年“房县樱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水果”,受到市场青睐。
八里村趁热打铁,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将房县樱桃种植规模发展到了8000余亩。房县城关镇还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协议,在村里建起专家工作站,引进14个樱桃品种进行试验。
房县城关镇八里村通过推广樱桃矮化密植技术,樱桃鲜果保鲜期由原来的1天延长至7天,建成科技示范园,实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樱桃产业由原来的“望天收”变为稳增收。
八里村、晓阳村也成为房县首批樱桃产业示范村,并带动周边温泉村、联观村、炳公村的农户一起种植樱桃。
房县城关镇温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必奎介绍,该村种植樱桃面积超300亩,户均每亩樱桃收益约2万元。
每到樱桃成熟季节,各地游客和采购商纷至沓来,除了采摘销售鲜果,当地企业还开发出了樱桃酒,其口感类似葡萄酒,目前该产品主要销往北京、西安、南京及湖北周边。
从“单一鲜果”到“多元业态”,从“地域特产”到“国家名片”,小小的樱桃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房县城关镇组织委员陈婷婷介绍,依托村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品牌营销和冷链物流,推动房县樱桃远销全国,共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过2亿元,带动全镇近万人就业。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通过一颗樱桃的带动,房县城关镇成为实现“樱桃自由”的胜地,当地正以樱桃为核心,加快推动产业链向产品深加工和文旅服务延伸,继续将樱桃产业做精做大做强。
未来,房县城关镇将联合高校优化品种和种植技术,开发樱桃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拓展电商物流网络,打造“樱桃长廊+黄酒小镇”产业集群;计划到2026年,全镇樱桃产业综合收益翻倍。
(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叶旭升 房县融媒记者 通讯员 柯勇)
编辑:陆兴敏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