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通讯员 李爽)近期,部分商家以“免费健康讲座”“赠送鸡蛋礼品”等名义吸引老年消费者参与会销活动,诱导高价购买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产品。4月27日,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十堰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警惕会销诱导消费 理性购买保健品的公开提醒函》,提醒我市老年消费者及家属朋友防范消费陷阱,避免财产损失。具体内容如下:
一、警惕风险,谨防陷阱
1.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
保健品属于食品范畴,不具备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任何宣传“疗效”“根治”“包治百病”的广告均属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七条)。
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轻信“保健品治病”的虚假承诺。
2. 免费活动暗藏套路
以“领鸡蛋”“免费体检”“专家讲座”“免费抽奖”“免费旅游”等为诱饵,实为推销高价产品。部分商家通过“饥饿营销”“限时优惠”制造紧张氛围,诱导冲动消费。常选择隐蔽场所开展活动,口头承诺不提供书面凭证,以此规避监管。
3. 亲情攻势获取信任
销售人员常以“嘘寒问暖”“认干亲”“上门关怀”等方式拉近关系,利用情感骗取信任后推销产品。
二、科学消费,三查三问
查资质:查看商家营业执照,确认其合法经营资格(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
查标志:检查产品是否有“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及批准文号(国产:国食健注G;进口:国食健注J)。
查标签说明书:核对产品名称、主要成分、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剂量、保质期等信息是否完整合规。注意是否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警示语。可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http://www.samr.gov.cn)“特殊食品注册备案系统”查询产品备案信息。
问家人:大额消费前务必与子女、亲友商议,避免盲目决策。
问适用人群:咨询了解产品的主要保健功能是否适合自身年龄、身体状况(如高龄、慢性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盲目服用。
问价格与售后:询问、比较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捆绑销售、高价促销等情况;确认退换货政策、售后服务渠道,若商家仅提供口头承诺,要求其书面注明并加盖公章;索要并妥善保管发票、收据、合同、宣传单等书面凭证,以便出现问题时维权。
三、牢记渠道,理性维权
购买保健品、医疗器械请到药店、医院等正规场所。若遇诱导消费或欺诈,可凭证据主张退货退款,或立即拨打以下电话维权:
市长热线:12345
市场监管投诉热线:12315
公安机关报警电话:110(若涉及诈骗或限制人身自由)
请老年朋友们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轻信“神奇功效”,不贪图小恩小惠,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同时,也呼吁家属子女多关心老年人身心健康,主动科普防骗知识,共同筑牢安全防线。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