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箭小学:田园课堂结硕果 劳动赋能助成长

时间:2025-05-08 19:41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杨爱华 通讯员 靳书敏)5月7日,茅箭区茅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里欢声笑语,五(1)班学生手持筛子,弯腰俯身,在科学老师和劳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从植株上采撷板蓝根的种子。这场别开生面的“收获仪式”,不仅为历时数月的种植实践画上圆满句号,更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古训化作学生们手心的温度与眼里的光芒。

843302B0E3F8CBF91E7AAACC5BF9E363_副本

板蓝根作为传统中药材广为人知,但其作为天然染料的悠久历史却鲜被大众熟知。活动前夕,学校特意安排扎染工作坊老师查彬开展讲座,向学生揭秘板蓝根的“双面身份”:“板蓝根叶片发酵制成的蓝靛染料,是中国古代‘青出于蓝’典故的源头,更是环保印染的智慧结晶。”通过视频与实物展示,学生们了解到,相比化学染料,板蓝根染料不仅无毒无害,还能通过不同工艺呈现从浅蓝到深青的丰富层次,这让学生们对亲手种植的“小种子”充满期待。

2A25A232FAA9C3C84FCE04288EB6BE5B_副本

一花一叶皆课程,这是一场从耕耘到收获的生命教育。霞光中,校园里金盏菊的金黄与田园里板蓝根的青绿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微风里,学生们满心欢喜在采摘中重温植物的生长密码。“原来板蓝根的种子藏在褐色的小荚里,像一串迷你豆角!”“金盏菊的种子比芝麻还小,难怪它们能乘风旅行!”科学课上,学生们曾通过观察日记记录两种植物从破土到开花的全过程;劳动课上,他们学习松土、除虫、灌溉,守护每一株幼苗的成长。老师徐鸣涛现场讲解种子结构时感慨:“从播种希望到收获果实,学生们亲历了生命循环的完整周期,这是书本无法替代的自然课堂。”从埋下种子的忐忑,到收获染料的欣喜,这场跨越四季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们触摸到中华文化的根系,也体会到劳动创造美的真谛。当问及活动感受时,一名学生指着扎染方巾上晕染的纹理说:“就像我们的人生,每一次折叠与沉淀,都会让生命的颜色更独特。”这或许正是教育最美的“染印”——将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的种子,深深扎进年轻一代的心田。

D67106388BC1E2F0CED05B190289C710_副本

种子的双重使命,一是传承技艺,二是赋能创意。收获的种子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承载着劳动智慧的传递。据了解,板蓝根种子将被部分留存,用于下一季种植,为学校非遗扎染工作坊提供天然染料原料;金盏菊是一种天然色素,它的花瓣未来可制作干花书签。“金盏菊的金黄与板蓝根的靛蓝碰撞,我们的扎染作品就能拥有更多色彩啦!”五年级学生小萱兴奋地展示她收获的金盏菊种子。

初夏的风掠过“四时田园”,带着种子轻响的沙沙声。茅箭小学的学生们或许尚未完全读懂《齐民要术》中的农学智慧,但他们已用双手触摸到劳动的温度,用童心领悟了生命的哲学。当一粒粒种子被郑重封存,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来年新芽破土的希冀,更有一所校园将传统文化与自然教育深耕厚植的初心——那便是教育最美的“播种”。

编辑:胡天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