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人体验记丨城市“骑士”通达万家

时间:2025-07-02 09:31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吕前玲 于晨)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能有“底”,俯身基层,工会工作才有深度,今天起,《劳动者》栏目联合市总工会开辟《新职人体验记》专栏,聚焦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业态群体,开展“沉浸式”体验,感受新业态劳动者工作的酸甜苦辣,倾听新业态劳动者“心声”,以“心”连“新”,传递温暖。

当清晨的阳光还未驱散城市最后一缕薄雾,外卖员们已开始检查餐箱、戴好头盔,在扫脸登录的瞬间开启争分夺秒的一天。今天的节目,记者于晨跟随“饿了么”平台的“蓝骑士”体验,这份"接单-送单"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是与时间赛跑的极限挑战。

在邓华飞师傅的指导下,于晨首先学习了送餐前的安全流程:包括检查电动车刹车、确保餐箱整洁、规范佩戴头盔和工衣,并通过扫脸登录系统确认身份后上线接单。整个准备环节强调了对骑手安全的重视,看似简单却需严谨执行。

微信截图_20250702095323

系统自动派单后,于晨跟随邓华飞赶往五堰步行街取餐,目标地址为老虎沟的东岳路16号。取餐环节紧张高效,在店内快速确认订单号并拍照留证;送餐途中,交通拥堵和时间压力成为常态,订单倒计时如同“紧箍咒”,迫使骑手不断加速穿梭于车流中。

 于晨独立完成一单时,他感慨道:送单节奏无缝衔接,取货后立即转战下一地点,几乎没有喘息机会,城市道路的复杂性也加剧了配送难度。

微信截图_20250702095358

送餐过程中,路上的车特别特别多,时间特别赶,到店里拿货立马就要给顾客送,送完了以后立马下一单就来了,谈到有没有接到差评,心里不舒服的时候,邓华飞表示,本来是很努力,一刻不耽误,却超时了,得不到客户的理解,不仅差评,甚至还有索赔,有的时候送到的时候,客户说超时送达,直接退款,索赔,这样的话,邓华飞也会受到一定损失,自己要赔钱,还要差评,心里自然很委屈。

邓华飞告诉记者,高峰期跑的好的,一中午能跑个30单左右,跑的还可以的话一天能跑80单,再好一点的话能跑到100多单,送外卖的过程中他必须集中注意力,要集中思想,还要不停的规划路线,还要预防超时。

最开始送外卖时,邓华飞三个月瘦了30斤,刚开始跑,虽然是冬天很冷,跑的过程中每天要出很多汗,找不到地方着急,超时了着急,当时他还要上夜班,每天晚上两点钟下班,他硬是坚持了三个月,平均每天大概要跑200公里,一个月的话就是五六千公里。

记者手记 | 蓝骑士:时间夹缝中的奔跑者

跟随邓华飞穿梭在楼宇间的12小时,我触摸到这份职业滚烫的真相。当系统冰冷的倒计时与街道汹涌的车流交织,每一单配送都是对体力与心智的双重压榨。邓师傅那句“三个月瘦30斤”轻描淡写,背后却是日均200公里里程的极限消耗。

在我们看不到的背后,还有他们暴雨中踉跄的脚步,还有急促爬楼扶着栏杆的喘息声。当算法不断压缩配送时限,或许我们该问:这座城市能否为骑士们留出喘息的绿灯?而我们是否会给他们的短暂的超时留出谅解的空间。

我们动动手指点个外卖,觉得方便。可这份“方便”背后,是这些蓝骑士们用汗水和膝盖拼尽全力跑出来的。下一次收到外卖时,一句“不着急,注意安全”的叮嘱,或者一声“谢谢,辛苦了”,可能比五星评分更温暖,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这一天里最暖心的时刻了。

编辑:吕前玲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