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网评论员 陈新
公共服务要聚焦民生痛点,用心设计、用情运营,方能赢得百姓心。
暑期来临,为解决少年儿童假期“看护难”问题,今年,团市委、市少工委在全市开办220个“爱心托管班”。
民生痛点,假期看护之困。十堰市团市委、少工委的这项举措,精准地击中了当代家庭的普遍痛点。现代生活中,双职工家庭已成为常态。尤其对于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兴就业群体,他们的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假期照顾子女更是难上加难。
更可贵的是,托管班采取“免费开放”模式,切切实实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体现了公共服务的普惠性。
托起公平,一个都不能少。这些托管班的招生政策体现了鲜明的社会公平导向。它不仅关注普通双职工家庭,更特别倾斜于留守儿童、经济困难家庭子女。
在招生对象中,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兴就业群体子女被明确列为优先保障对象。这一细节彰显了政策对新兴职业群体的关怀。
“因学位有限,将采取‘额满即止’原则,建议家长尽早报名。”有限的资源向最需要的人群倾斜,让公共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精心设计,不止于“看孩子”。十堰的爱心托管班绝非简单的“看孩子”服务。课程设置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从传统文化、手工实践到科学普及、体育锻炼,再到心理健康、安全自护和课业辅导,这些课程既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又重视身心健康发展。
张湾区的托管班甚至包括创意手工、书法绘画、体育活动等特色内容,茅箭区则采取“托+管+教”模式,融合基本托管、素质拓展和兴趣培养。
同时志愿者招募机制的完善也为项目提供了人才保障。通过志愿汇APP平台招募大学生、社会志愿者,既解决了人力问题,又为青年人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
十堰的探索证明,当公共服务真正聚焦民生痛点,用心设计、用情运营,“官方带娃”也能成为一道温暖的城市风景线。
新闻链接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