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马婷婷)盛夏三伏,阳气鼎盛,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当传统三伏贴遇上温通经络的扶阳灸,再携手深层祛湿的除湿罐,十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开启为身体定制的“夏养阳、祛寒湿、强体质”的深度调理,助你祛寒湿、强体质!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所谓“冬病”,指的是那些在冬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关节冷痛、体质虚寒等。这些问题多与阳气不足、寒湿内停有关。
而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气温最高的时候,人体毛孔张开,气血流通旺盛。此时借助外力(如药物贴敷、艾灸),能更好地驱散体内寒湿,温补阳气,从根源上改善体质,减少冬季发病,实现祛湿健脾、扶正固本的全周期健康管理。
三伏天——冬病夏治黄金期
打好“三伏贴组合拳”,效果更好
三伏贴作为中医外治的瑰宝,承载着“天人相应”的哲学智慧。虽能治很多疾病,但也不是“万能贴”。其科学应用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结合现代医学理念,方能真正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标。
除传统三伏贴外,十堰市人民医院传统中医针灸科整合现代中医技术形成“组合拳”--三伏贴+扶阳灸+除湿罐。专家建议:三伏贴贴敷期间,除了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还可以与其他中医理疗项目配合使用,相辅相成,持续巩固疗效。
三伏贴:温经散寒 增强免疫
作为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三伏贴以温肾助阳、散寒通络的中药精华,精准敷贴穴位,借盛夏阳气充沛之力,疏通经络、调和脏腑阳气,驱散深藏寒邪,实现治病防病的效果。
适应症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胃炎等;
痹病: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等;
儿科:反复咳嗽、哮喘、鼻炎、腺样体肥大、积食等;
妇科:痛经、月经不调、宫寒等;
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胃虚弱、免疫力下降等。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2-3小时;老人、小儿及体质偏虚者可适当缩短;
正常反应: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色素沉着或轻度瘙痒,均为正常,不影响疗效;
异常处理:若出现刺痒、灼热、疼痛,需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若出现红肿、水泡,需及时就医;
饮食禁忌: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三伏贴组合拳1 除湿罐
除湿罐疗法,仿古法拔罐之精髓,专攻体内湿浊之气,深层吸附痰湿、寒湿,体内湿气重、肌肉酸痛、肩颈腰背劳损症状等,具有祛湿、解暑、逐寒功效。是夏季祛湿排毒的利器!
适宜人群
湿热体质的亚健康人群;
失眠、颈腰背酸痛、肩周炎、感冒、肥胖患者;
慢性疲劳综合征、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注意事项
1.正常现象:拔罐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紫绀色(瘀血)或轻微疼痛,为正常反应,会自行消退;
2.护理要点:拔罐后4小时内不可洗澡,避免直吹风,注意局部保暖,多喝温水;
3.专业操作:因个人体质不同,需辨证施治,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可盲目自行操作。
三伏贴组合拳2 扶阳灸
“扶阳灸”依据“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理论,利用夏季“三伏天”气温最高和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刺激人体穴位,并通过艾的作用使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是内病外治,治病求本的方法。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适应症
免疫系统: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力低下、体虚易感冒等;
内科疾病:泄泻、便秘、失眠、哮喘、咳嗽、前列腺炎等(属阳气亏虚者);
痹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疼痛性疾病;
妇科:宫寒、痛经、产后腰腹疼痛、恶露不尽等。
注意事项
1.时间:建议在09:00-16:00阳气旺盛时进行,避免晚上治疗;
2.防风寒:治疗过程中避免吹风、吹空调,防止风寒入侵;
3.饮食:少吃辛辣食物、牛羊肉,以清淡饮食为主;
4.补水:施灸后易大量出汗,需及时补充水分,帮助代谢恢复。
三伏天治疗时间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7月30日—8月8日
末伏:8月9日—8月18日
加强伏:8月19日—8月28日
传统中医针灸科
电话:8637789 138 8680 4564
地址:十堰市人民医院外科附楼9楼
编辑:林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