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位于云梦县便民服务中心4号楼的美丽工坊,坐在轮椅上的雯雯(化名)正伏案制作穿戴甲,她左手轻按一枚甲片,右手执锉条等工具,打磨、涂色、勾线、镶嵌水钻,屏息凝神间,引领着辣妹们的“指尖”潮流。
前些年,雯雯因突发疾病导致肢体重度残疾,年仅17岁的她逐渐消沉,不愿出门也不跟人交流。得知美丽工坊免费培训和招收美甲师,热爱绘画的她在母亲的支持下参加培训并成功入职。现在她每天坐轮椅上下班,性格也愈发开朗。
云梦县“美丽工坊”里,新学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制作手工穿戴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蔡青阳 摄)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云梦县坚持开门教育,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动干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办好民生实事。
上有老,下有小,时间零散的宝妈如何灵活就业?身体不便、能力受限的残障人士怎样找到稳定工作?云梦县残联理事长柳玉兰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宝妈看好美甲行业,却苦于时间不自由;残障人士渴望学艺谋生,期待能够居家办公……
学员正在制作手工穿戴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蔡青阳 摄)
如何破局?云梦县残联、妇联、人社等部门决定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实地考察。在那里,手工穿戴甲作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美甲饰品,凭借穿戴便捷、价格亲民、造型多变、款式时尚等优势,几年间便成长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兴产业。
“关于美的事业,都大有可为。”云梦县残联联合多部门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逐个打电话邀请110余名残疾女性和20余名宝妈,累计免费培训学员80余人。选拔2名优秀学员赴东海县跟班学习一个月,食宿全包。
学员正在制作手工穿戴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蔡青阳 摄)
90后青年马丹豪在外打拼多年,受云梦县残联邀请赴东海县考察评估后,今年年初,他返乡成立云梦指点青春美容美甲有限公司,以穿戴甲制作为核心,兼营其他文创产品。
该公司成立后,县人社局主动腾出部分办公场所搭建美丽工坊,带动8名残疾女性、12名宝妈稳定就业;云梦县残联、县妇联加强与东海县残联对接,推进穿戴甲订单化生产,产品远销“北上广”等地。
顾客(左一)正在云梦县“美丽工坊”体验佩戴穿戴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蔡青阳 摄)
轻轻一贴,无需预约,一副粉色猫眼双层镶花款美甲便跃然指尖。不到5分钟,家住云梦一中附近的陈女士便完成了奔赴闺蜜饭局前的“仪式感”。
“这种即贴即用的穿戴甲,价格不过二三十元,省去了在美甲店一两个小时的等待。”对宝妈张艳平制作的穿戴甲很满意,陈女士特地在美丽工坊办了一张卡,还打算邀请自己的闺蜜前来体验。
张艳平今年37岁,曾是一名美甲店店主,生意好时忙到晚上九十点钟,没法照顾好2个孩子。经营一年半后,她放弃了自己喜爱的事业。加入美丽工坊后,如今,张艳平每天能制作20余副穿戴甲,“工作时间灵活,工资一单一结,有些工序还可以带回家做,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宝妈群体。”
云梦县“美丽工坊”里,宝妈正在为顾客挑选佩戴穿戴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蔡青阳 摄)
把老百姓的“盼”,变成党员干部案头的“急”,再干成群众心头的“暖”。云梦县各级党委(党组)深入推进“学查改”,查摆问题453个,其中401个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在解决问题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云梦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甜表示,将持续聚焦广大群众的关心关切,抓好开门教育,把“干部所干”与“群众所盼”精准咬合,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以实绩成效让群众可感可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聂杰杰 蔡青阳)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