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智能渔居”年产值3000万元

时间:2025-08-03 17:18 来源:湖北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原标题:比传统鱼池产量增加10倍以上 “智能渔居”年产值3000万元

bf93d010f072009580e75faeba0eb4dc

鸟瞰郧西县河夹镇箭流铺村数智渔场。 (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屿 通讯员 徐超 甘晓燕 实习生 万漫

7月15日,郧西县河夹镇箭流铺村数智渔场,直径20米、深4.5米的生态鱼池边,工作人员打开自动喂食装置,池内群鱼跳出水面抢食,颇为生猛,一时间水花四溅。

“池里面养的丹江口翘嘴鲌,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质比我们之前在丹江口水库养得还好!”金钱湖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斌曾是丹江口水库翘嘴鲌养殖大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他到郧西投资设施农业。

郧西水系发达,但没有大水面,只能采用陆基生态养鱼模式——建造专门的陆基圆池养鱼,无法像天然水体那样自然循环,温度、水质、含氧量等完全依靠技术管理。

何斌的陆基圆池选在山谷间宽阔平地,深5米,借助地温来调节水温。鱼池形态为漏斗形,鱼粪和残余饲料会被水流带到漏斗底部再排走,便于更好控制水质。依托自然落差引入纯净山泉水,养殖尾水经四级净化后达标排放。

何斌引进智能控制平台,在池内布设水质监测设备、智能投喂系统,运用物联网和5G技术,对水质进行自动监测、自动预警、自动清洗、自动去杂。通过手机,完成远程投喂、补水、控温、增氧,实现自动化无人喂养管理。

至此,一座耗资3000多万元、占地60亩、建有25个陆基圆池的“智能渔居”正式落成。

鱼池环境好,产量得到大幅提升。传统养殖模式,一亩水面年产3000斤;陆基养殖模式,一亩水面年产4万斤,产量增加10倍以上。“基地年产鲜鱼150万斤,年产值3000万元,在北京、福建、陕西等省市广受欢迎。”何斌高兴地说。

“这几年,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西北很多水资源匮乏地区也在发展渔业,正是这种设施渔业。”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永涛介绍,设施渔业利用工程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方式,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育的良好水体与环境条件,使渔业生产置于人工可控状态,获得较高产量和品质,突破传统渔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对环境更友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方式。

今年,黄永涛团队又给何斌出了新招,在鱼池上方安装光伏太阳能板。“养殖场是用电大户,有了光伏板,不但能遮阳降温,还能发电。现在4个基地60亩地都安装了太阳能板,我们就不用专门买电了。”何斌说,仅此一项,养殖场每年就能节约成本20万元。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