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湖北新答卷

时间:2025-08-05 19:57 来源:长江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长江上目前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上周刚刚合龙,而这座桥的钢筋铁骨,离不开“湖北造”的硬核支撑;

武重刚刚发布的全球首套智能铣车加工中心,让曾经的“笨重铁汉”变得更加聪明;

东风纳米01,“大脑”在武汉研发,“心脏”在宜昌定制,整车在襄阳智慧工厂生产……

能级跨越、科创引领、区域联动……今年以来,湖北把全部的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一以贯之的战略定位。

年初新春第一会,湖北就对“支点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大力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战略目标更加明确,战略路径更加清晰,战略抓手更加有力。

湖北,交出支点新答卷。

01

8月的荆门热火朝天,亿纬锂能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这家连续9年保持锂电池销售额及出口额全国第一的企业,正持续加码湖北布局。亿纬荆门基地2012年落户以来,工厂从1个增至18个,产能从3GWh飙升至169GWh,公司年产值也突破400亿元,销售额年均增速超30%,助力荆门跻身全国锂电池产业三强。亿纬锂能的发展是湖北企业能级跨越发展的典型代表。

(亿纬锂能第33工厂)

今年以来,湖北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抓经济、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全省经济稳中向好、量质并进,主要指标大省领跑、中部领先,继续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高质量发展的质效更优、动能更强、成色更足,支点的战略支撑力不断提升。

上半年,湖北GDP增长6.2%,全国第三、经济大省第一、中部第一;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地方税收收入规模、政府债券主动偿还比例和规模、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等均居中部第一;新增上市及过审企业7家、全国第五;夏粮夏油总产创近9年最高,页岩气资源量跻身全国第三,国家战略腹地核心区建设纵深推进。

02

在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全球最小尺寸北斗优先芯片,通过2.15万公里外的北斗卫星,实时位置就能得到准确定位,而且误差不会超过1厘米。

信号传输快,奔跑速度也快——在湖北东湖实验室,高速磁悬浮电磁推进测试线最高时速可以达到650公里,今年还将突破800公里。

在华科大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平顶脉冲磁场今年以71.36特斯拉的数值,刷新全球纪录……

这些突破性成果,正是湖北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真实写照。

(2025年2月5日 “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展示)

湖北做大做强科技力量矩阵,在鄂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后总数增至4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64家,均居全国第四;滚动推进“61020”全链条攻关,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成果转化体系,产出全球首款北斗全频点高精度芯片等1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上半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6%,总量3187亿元、居全国前列;加快构建“71020”高校创新体系,突破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深层次创新动力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蔚然成风,支点的创新策源力不断提升。

03

7月1日,东风公司牵头建设的国内首个具身智能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启动,助力湖北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

应城双环科技利用5G网络实现工厂动态分区管理,智能工牌实时监控安全指标。

7月16日,武钢有限新能源无取向硅钢产线首批钢材下线,年减碳400万吨……

(武钢有限硅钢部新能源无取向硅钢分厂内景)

今年以来,湖北坚持“三线并进”优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持续打好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三大战役”,启动实施纺织、食品、建材产业转型新“三大战役”,带动制造业投资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未来产业提速布局,武汉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和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建设,脑机接口实现产业化突破,推出“劳动者”等10款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保持20%以上增速。坚持“链群协同”壮大产业集群,坚持“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层次。“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全面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全省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支点的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04

7月底,由武九客专湖北公司建设管理、中铁隧道局承建的胡家院隧道全隧顺利贯通,标志着西十高铁42座隧道全部贯通。此次贯通的胡家院隧道是湖北段最后一座贯通的隧道及控制性工程。西十高铁建成后对进一步完善全国高速铁路网,带动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湖北加快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轨道上的湖北”在建高铁8条,预计到年底全省350公里时速高铁通行里程由全国第13位跃居第5位,“水运上的湖北”“航线上的湖北”加快建设;加快推动新时代“九州通商”,上半年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中部第一。统筹“鄂品出口”“鄂企出海”,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40个海外仓、建立11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快推进新时代“九州通融”,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出口转内销周期平均缩短30-45天。

以完善“大交通、大网络、大系统”加快铁水公空“硬联通”,以“短期应对、中期拓新、长期转型”策略推进国内国际“双联通”,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促进规则标准“软联通”,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开放格局加快形成,支点的开放辐射力不断提升。

05

夏日的傍晚,宜昌市滨江公园微风习习,江景怡人。跳舞的奶奶、下棋的爷爷、散步的情侣、嬉戏的孩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边画卷。探索江岸治理新模式的宜昌,沿江区域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由不足10平方米提升至120平方米,为市民提供了更大的健身、休闲、娱乐空间,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一变化,是湖北省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不断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的生动缩影。

(宜昌市滨江公园)

湖北坚定不移推动长江高水平保护。化工污染治理攻坚有力,江河湖库水质提升,长江、汉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99.8%,长江干流、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洪湖水质连续7个月达到Ⅳ类标准,有力保障了“一江碧水东流、一泓清水北上”;坚定不移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加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坚定不移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色产业规模扩大,绿色能源占比跃升,绿色制度体系加快构建,有力保障“一江碧水东流、一清水北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荆楚画卷徐徐展开,支点的生态承载力不断提升。

06

7月31日,“传承三大精神 追寻红色足迹”研学旅游产品暨“赤黄红”精品旅游线路发布活动在革命老区洪湖市举行,通过沉浸式研学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感悟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来自武汉、荆州等地的3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当天的活动。

(传承三大精神 追寻红色足迹 研学旅游产品暨“赤黄红”精品旅游线路发布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是湖北加力推进文脉赓续的生动实践。湖北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着力赓续荆楚文脉、唱响文旅品牌、壮大文旅产业,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持续擦亮湖北文旅“五个一”名片,以“知音湖北”主品牌统揽,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全省84家旅游集散中心、596个旅游服务中心实现优化升级。上半年接待旅客增长14.7%,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6%、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文旅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支点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07

每周五傍晚,湖北隆中实验室执行副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张帆会准时出现在汉口站,他手持G6842次高铁票上车,78分钟后抵达襄阳东站。三年来,这条高铁线路见证了他往返武汉与襄阳的“双城生活”——在实验室里钻研材料配方,在会议室里统筹平台建设,在讲台上传授前沿知识,在洽谈会上对接产业资源。

(湖北隆中实验室)

今年,沿江高铁武汉到宜昌段和襄阳到荆门段建成通车,与现有铁路共同构成汉襄宜金三角高铁大环线,不久后,张帆的“1小时通勤”将成为现实。

张帆的“双城记”,是汉襄在科研与人才联动上的生动写照。

湖北加快武汉都市圈提能跃升和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上半年武汉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十堰、荆门、宜昌等14个市州GDP增速超过6%,17个市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部保持正增长,多极支撑、多点发力格局持续巩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县域经济加快壮大,城乡发展更加协调,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巩固,在国家年度考核评估中实现“九连好”;着力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多极支撑、多点发力格局持续巩固,支点的区域协同力不断提升。

“七大战略”激荡发展新动能,“七个能力”夯实崛起硬支撑。湖北将秉持不负重托的使命感与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支点建设的宏伟蓝图一步步转化为现实,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荆楚篇章!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