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浪潮奔涌不息,变革的脉搏强劲有力。
汉江之滨的古城襄阳,到处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浪潮。
建筑工地上塔吊频频挥臂,车间里机械手精准抓取,政务服务大厅中键盘敲击声奏响效率强音——这座城市的发展答卷,字里行间镌刻着一个醒目的“变”字。
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力锻造一流营商环境,加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襄阳以制度创新的“关键变量”,解锁内生发展的“磅礴动能”,在荆山汉水间奏响了经济奋进的激越乐章。
7月16日,在东风汽车纳米科技(襄阳)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一辆辆崭新的东风纳米01新能源汽车陆续组装下线。全媒体记者 谢勇 摄
条条通衢向大洋
融入大市场,再造开放新格局
浩荡东风起,大潮涌四方。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强劲东风,吹拂着神州大地,也鼓荡起襄阳的机遇之帆。这座城市以敏锐的触角、开放的胸襟,奋力跃入更广阔的“海洋”。
圆通襄阳智创园内,上万件快递通过数字化无人设备自动扫描、分拣。全媒体记者 乔森垚 摄
“门槛”再降低,“通道”更顺畅。
襄阳刀刃向内,全面推行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对各项准入制度做“减法”、优流程。这扇便捷之门一经推开,八方活水奔涌而来。本地企业扩能升级的脚步加快,域外优质资本纷纷抢滩。市场准入的“襄阳速度”,正成为吸引要素聚集的闪亮名片。
走出去,天地宽,“襄阳制造”闯四海!
襄阳不遗余力为企业扬帆远航保驾护航。信息咨询、政策导航、平台搭建、风险预警……政府织就一张全方位的出海“服务网”。一批襄阳企业乘风破浪,以硬核实力搏击国际市场。襄阳的汽车产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汽车和蓄电池出口大幅增长,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让“襄阳制造”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通则达,顺则兴。襄阳着力打通物流经脉,擂响物流降本增效的战鼓,强力实施“公转铁、公转水、铁水联运”,运输结构优化,绿色动能勃发。
襄阳铁路物流基地、圆通襄阳智创园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建成投用,为物流降本增效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襄阳陆港公司升级为国家4A级物流企业,全市A级物流企业总量达124家。中国物流股份、深圳市怡亚通与襄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襄阳在全国物流网络中的地位,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梧桐叶茂凤来栖
优环境筑暖巢,构建发展强磁场
风正帆悬,击楫中流(资料图片)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襄阳深知,区域竞争的核心是环境之争,是服务之争。
今年3月下旬,《聚焦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重磅出台。公平守护、公正执法、提质增效、建链强链、强基惠民、全程联动“六大行动”,如同6根擎天柱,从市场、法治、政务、产业、社会、机制维度,支撑起一座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城”。
公平守护,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襄阳扎实推进就业与产业深度融合,扩大区域性统一评价结果运用,推行工业“标准地”供应。新用户供水、供气单表报装时间压缩至两个工作日。容量160千瓦以下经营主体用电报装实现“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完善市级信用平台功能,强化“信易贷”应用,拓展“信用+”场景,全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公正执法,法治是最硬内核。执法有尺度,企业有预期。襄阳聚焦规范执法、减少干扰、化解欠账、保障权益,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硬内核、最暖底色。“在这里,我们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规范公正的执法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经营。”一位企业家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众多市场主体的心声。
12345企业诉求总热线和统一办理平台实现企业诉求“一口收办”、当天交办
提质增效,服务跑出“高铁速度”。效率就是竞争力!襄阳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指尖办”“一网通办”成为常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让服务更精准、更贴心;“政策通”平台持续升级,惠企资金、税收红利直达快享。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政策像快递一样精准送达,襄阳的服务效能正不断刷新企业认知的“加速度”。
建链强链,聚链成势筑高原。产业兴,则城市强。襄阳锁定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六招并举”(资源、产业、环境、乡情、场景、基金招商),强链补链延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崛起便是生动注脚:东风纳米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企业入驻,聚集新能源汽车企业近百家,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360多家,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强基惠民,宜居宜业暖人心。安居方能乐业。襄阳着眼长远,强基惠民,提出2025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765个,解企业员工子女教育之忧;2025年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新增共享停车泊位3000个,建设改造充电桩10000个,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全程联动,全周期机制保障。项目落地生根,服务如影随形。襄阳加快构建覆盖立项争资、招商引资、企业诉求、评价督办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设置12345企业诉求总热线和统一办理平台,实现企业诉求“一口收办”、当天交办。建立“紧急诉求3日办、平急诉求5日办、疑难诉求15日办”分类限时办理机制,让企业呼声有回应、难题有解法。
风好正是扬帆时
转职能提效能,服务跑出“加速度”
襄阳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行政监督平台的数据可视化大屏
今年以来,襄阳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以机制创新催生服务裂变,在公共资源交易、审批服务、重点项目攻坚等领域掀起改革浪潮,用政务服务“加速度”激活发展新动能。
智慧监管,“数字利刃”织密公平竞争防护网。襄阳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行政监督平台如“数字天眼”实时扫描招投标全流程,构建了全市域、全领域、全流程的监管格局,形成全市“1+7”监督“一张网”,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一体化监管。尤为亮眼的是,公平竞争审查应用DeepSeek(深度求索)智能模块,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招标文件风险点自动识别,审查准确率超过95%,招标文件公平竞争审查率达100%,让“暗箱操作”无所遁形。
审批再造,全周期改革打通项目落地“梗阻”。襄阳推行“分阶段施工许可”改革,将施工许可划分为“基坑支护及土石方”“主体工程底板以下”“主体工程底板以上”3个阶段,推动38个项目提前开工。全市“两资三能”工作启动以来,全市行政审批系统按照“极简审批、极速办理、极优服务”要求,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办结”,为787个立项争资项目办理前期手续,涉及总投资1257亿元。审批流程再造中,施工许可审批材料简化率达94%,通过“绿色通道”“容缺办理”等机制,大幅压缩审批时限。
效能革命,数据联动激活服务新动能。襄阳构建“极简审批、极速办理、极优服务”工作体系,为重点企业的90个立项争资项目提供“一对一”指导,高效办理项目入库前期手续。截至目前,已为汉江国投办理项目前期手续76项,涉及争取政策性资金共计205亿元。推动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实现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6个环节的数据共享。
风正帆悬,击楫中流。
襄阳在“变”中探索,在“变”中前行,在“变”中收获,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将继续以“变”为动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记者 朱科 通讯员 杜强)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