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 通讯员 左宇淞)8月6日,由中国水电五局承建的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施工项目桐木沟上游段隧洞,历时400余天顺利贯通,并精准抵达合同分界桩号(CK0+000)。该段隧洞全长1800米,较合同工期提前8个月实现贯通目标,为工程全线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据介绍,中国水电五局项目团队秉持“长洞短打”隧洞施工原则,依托已贯通的26号施工支洞(桐木沟检修交通洞)与主隧洞交会形成的作业面,成功开辟上下游双向掘进通道,显著提升施工效率。自2024年4月上游段正式掘进以来,项目团队克服跟进支护、同步衬砌、岩性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历时16个月,实现平均月进尺超110米。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该段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涉及跨越浅埋冲沟段,且紧邻梅子沟水库,需穿越牛河断层,此段围岩稳定性差,涌水风险高。项目团队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依托超前地质预报和动态方案优化,强化安全质量管控,克服多重挑战,确保了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推进。同时,面对洞内作业环境复杂、最大通风距离逾2.6公里的严峻挑战,项目部有针对性引入大功率除尘设备并科学增设射流风机,显著改善施工环境,筑牢安全防线,有效保障了施工人员健康与作业安全。
据了解,该段有约1.4公里位于襄阳谷城县境内,跨行政区域的爆破作业许可协同成为项目团队面临的重大挑战,项目团队主动对接多方主管部门,经高效沟通协调,成功化解了这一关键制约因素,确保了后续爆破施工的有序衔接与顺利推进。其间虽遇施工队伍动态调整对既定工期造成扰动,项目团队精准施策,通过倒排工期节点、优化施工组织、强化现场统筹调度等措施以有效应对。
中国水电五局引江补汉项目部负责人苟三江告诉记者,出口段隧洞施工全面采用大机配套作业,推广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凿岩台车、液压栈桥、智能钢筋台车、智能养护台车等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实现施工风险降低且具有工艺、成本优势的隧洞机械化施工。除此之外,还积极搭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平台,为工程装上“智慧眼睛”和“智慧大脑”,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为工程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桐木沟上游段的贯通,为引江补汉工程隧洞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中国水电五局引江补汉项目部将锚定后续工程建设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为引江补汉工程早日建成通水、服务国家水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引江补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首个重大项目,连通长江三峡水库与丹江口水库两大战略水源地,对优化国家水资源配置格局、保障北方地区供水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出口段全长5085米,隧洞穿越区域性断裂带和水库、公路等特殊区段,安全风险大。此次贯通的桐木沟上游段,是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的关键组成部分和控制性工程之一。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