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在7月25日《周五面对面》节目中邀请到市发改委、市资建局、市交通局物流局四家单位,就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这一话题,从城市规划、交通物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期“服务建成支点,聚焦五个加快建成目标定位”系列访谈,继续围绕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文旅康养、医疗辐射、商贸消费等方面进行探讨交流。
参与本期节目的嘉宾是: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柯艳,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严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兰星荣,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童华,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谢雪,太和医院医务处主任张宇强,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科科长王婷,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科副科长文芳,湖北海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叶,湖北寿康永乐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雷大涛。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打造康养胜地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大武当发展总体战略,连续多年举办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全球旅行商大会,开发出多元化的深度体验式旅游产品。在刚刚结束的“神武峡”国际文旅推介活动上,嘉宾对我市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赞不绝口。
丹中旅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麦克·卡斯坦森表示,在这里得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洗礼。回去后,他会大力宣传此处,而且接下来将其作为丹麦人和北欧人开发旅游产品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每年,我市年承办国家级、省级、地方等各类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超过2000场,赴国内外重点客源地开展文旅推介20多场次;武当山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超过60%,外籍游客12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实现双增长,文旅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主持人:近年来我市旅游市场越来越火爆。我市加快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对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有哪些促进作用?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童华:加快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对我市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将发挥着引擎和平台的作用,旅游配套设施将更加完善,中心城市的发展将吸引更多的高端酒店、精品民宿,包括特色餐饮,还有商业综合体落户十堰,这样一来游客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得到整体的提升。文旅业态更加丰富,中心城市更具有投资吸引力,有利于吸引文化创意人才和高科技企业,提升文旅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引力。十堰负有“湖北旅游 武当突破”的重任,同时也是湖北“神武侠”文旅主轴的一个关键节点,建成了区域中心城市,十堰将更有能力担负起牵头推动区域合作的这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
主持人:对照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和要求,十堰在文旅产业的开发和推介,包括康养胜地的打造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
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科副科长 文芳:一是产品供给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文旅产业与体育、教育、医疗、农业等产业跨界融合程度不高,高A级旅游景区占比小,旅游产品核心吸引力不足;二是旅游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高品质住宿、高等级旅行社和高素质的导游人才队伍数量不足;三是国际化程度有待加强,国际营销推广还是依赖于传统的展会和节事活动,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声量还不够,国际旅游服务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主持人: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入手补齐短板?
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科副科长 文芳: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从市级层面制定出台了文旅康养产业支持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支持旅游景区建设、文创产品开发、住宿品质提升、赛事演艺经济发展和引客入堰;二是强化国际推广,7月11日我市成功举办了“2025神武峡国际文旅推广活动”、论驾神武峡自驾游活动、网游神武峡活动、武当国际旅游联盟洽谈会,成效非常显著,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下一步还将前往大湾区、东南亚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文旅宣传推介;今年还开通了机场、高铁站到武当山等重点景区的旅游直通车。在7月份,我市首家离境退税商店在武当山正式挂牌成立,为促进国际旅游消费注入了全新的动力;今年9月份还将承办全国导游大赛,通过以赛促建来进一步加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导游人才队伍建设。
主持人:加快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和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除了靠相关职能部门,也离不开文旅企业的努力和参与,文旅企业做了哪些工作?
湖北海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叶:第一,启动了以十堰为中心的800公里的直通车业务,像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每周直通车人数均已达到千人以上;第二,联合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京津冀大湾区等当地的头部批发商进行产品的开发、线路的推广,在康养研学等领域2025年签约人数达30万人以上;第三,积极打造十堰旅游集散中心计划,实现从2日游到8日游落地十堰的游客,都能实现每天发团的计划,特别是武当山机场通航的30多个航线城市,2025年截止到目前已接待人数近万人。在宣传推介方面,在西安、北京、川渝等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文旅推荐活动。在京津冀大湾区已经起成功地转化了万人游活动。众多的境内外头部批发商参加了2025年神武峡国际文旅推荐大会,成功签订了合作意向16项。与知名的博主和各大OTA平台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加大了线上广告的投入以及线上产品的开发力度,有力地提高了十堰旅游产品的流通及城市的影响力。
主持人:下一步我市在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文旅康养胜地方面有什么样的具体工作举措?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童华:第一,开展文化传承创新行动,加强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保护利用,同时让武当武术、竹溪山二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生机,推动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化为旅游铸魂赋能;实施大武当文化出海计划,推动太极文化的国际传播;第二,开展文旅品牌的换新行动,拓展文旅品牌矩阵,争创高A级景区和国家级的旅游品牌,以武当山为龙头串联起全市的文旅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武当山与周边的世界级旅游IP联动,加快神武峡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线路的建设;第三,开展产业融合聚拢行动,通过产业专项资金的支持政策,培育壮大文旅龙头企业,对标国际游客的需求,打造大武当康养旅游产业链,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体系;第四,开展城市宣传提升行动,通过举办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诗经文化节、十堰马拉松等活动,打造国际知名的节庆活动品牌,让“跟着赛事活动游十堰”成为新的旅游风尚。
主持人:近年来,十堰不仅旅游资源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来堰,丰富的医疗资源也吸引了很多外地患者来十堰就医。
发挥医疗资源优势 建设区域医疗高地
十堰市拥有三甲医院6个,三级医院7家,创建国家级医疗重点建设专科7个,省级重点专科153个。全市每千人口床位12.04张、执业(助理)医师数3.96人、注册护士数4.87人,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三甲医院总床位数超过1.5万张,硬件设施达到中西部地级市领先水平。依托湖北医药学院及其临床医学院形成涵盖医学教学科研创新临床实践完整的人才链。全市每年吸引外地人来我市就医达200多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接诊比例的12%左右。
主持人:十堰市丰富的医疗资源不仅是本地人的隐形福利,也为很多外地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今年我市提出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具备哪些功能?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严彬:省委省政府支持十堰建设省级的区域医疗中心,十堰市政府和省卫健委签订协议共建10个,包括心血管、骨科等区域的医疗中心。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省级医疗中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按照国家和省里面的规划应该承担本地区、本行政区域内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极危重症的诊治,同时能够带动市县乡村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第二个层面是充分发挥十堰作为传统的医疗卫生强市的先发优势,在中心城市建设中率先发力,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医疗卫生高地,为服务支点建设贡献卫生健康力量。
主持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对我市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有哪些促进作用?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严彬: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对中心城市的促进作用应该远大于医疗本身,第一是对内的作用,在提高城市能级,促进经济发展,吸引高端人才和改善民生福祉上应该起到引领的作用;第二个方面,在对外增强医疗,包括医学人才教育的辐射能力,优化区域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整个区域的医疗健康水平,特别是助力打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城市品牌方面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十堰市的医疗资源在全省地级市来说一直排在前列,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市卫生健康委医政科科长 谢雪:一是医疗综合实力有地位,有国家三级甲等医院6家,县级三级医院6家,三级专科医院1家。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在全国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医院中排名靠前,国药东风总医院现在国企医院中排名靠前,与省内其他市州相比,以及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市每千人口床位数、注册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水平属于领先地位;二是临床重点专科有基础,创建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西医临床重点专科153个,组建城市医疗集团4个,县域医共体9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6个,专科联盟29个,医联体和专科联盟辐射到襄阳、南阳、安康、商洛等部分县市和神农架林区。国药东风总医院医疗服务精准服务到东风公司襄阳、武汉总部,其中心脑血管精准治疗、生殖医学器官移植等引领周边,外地病人就诊率达到20%以上;三是医学高等教育有规模,我市有高等医学院校一所,中等医学院校两所,湖北医药学院是全省区域唯一的西医类高校,依托高校平台有除武汉市以外规模最大的高水平团队;四是公共卫生服务有保障,建成了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急救体系全覆盖。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120空中急救,空中急救、职业病防治、麻风病防治服务覆盖了周边地区。
主持人:太和医院是湖北省唯一进入全国十强的地级城市医院,并且急危重症救治率接近98%,近年来接待外地患者人数呈什么样的趋势?
太和医院医务处主任 张宇强:近年来,外地来就医呈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比如心脑血管、神经外科还有骨科、儿科等等,主要辐射到鄂豫陕豫渝毗邻地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达到了16%左右的水平,这个数字也反映出来作为省级区医疗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从本地就医已经转为区域就医。
主持人:在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过程中,我市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提升和改进?
市卫生健康委医政科科长 谢雪:当前对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仍存在以下短板:一是龙头医院潜力挖掘不够,特色专科差异化发展不明显,除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等重点过硬技术以外,大部分常规诊疗技术与其他地区相比没有绝对性优势;二是区域医疗比较优势缩小,省内兄弟市州医院发展后劲十足,进位趋势明显,同时受西部开发政策影响和各级建设项目支持影响,安康市、商洛市在医疗卫生投入和农村卫生方面政策明显要优于我市;三是医疗卫生人才还不能满足当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实用型学科带头人方面存在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四是医疗健康信息有待进一步互联互通,当前仍存在信息孤岛和大量重复操作。
主持人: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让十堰市的医疗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严彬:下一步将从五个方面助力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一是落实省卫健委和十堰市政府签订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要求,瞄准国内、省内高水平医院建设,重点建设医院名科、名医,特别是在实现医院差异化发展和新的重点专科突破方面取得新的成绩;二是进一步加强与“襄十随神”、鄂渝陕渝毗邻地区的合作,比如说在托管、专科联盟、远程协作、人才培训和公共卫生交流等方面协同发力,发挥优质资源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三是打造医药卫生人才的教育高地,发挥与北京高水平医院和高校对口协作的优势,强化医学院校规培基地的培训功能,进一步扩大我市在医学教育方面的优势地位;四是加强县域医院的建设,积极推进县级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同时加强口子乡镇和口子县的建设,推进县域副中心的建设;五是推进数字化的赋能,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加强云胶片心电一张网,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 AI辅助诊断等新技术的应用,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
主持人:可以说医疗资源、旅游资源是十堰的硬实力,商贸产业发展也成为十堰近年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拓展多元商圈业态 打造区域消费中心
近年来,我市连续出台多条促消费举措,每年举办大型促销费活动超过300场,通过“政策引流—活动留客—服务增值”闭环,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活力。此外,我市不断向外挖潜消费市场,通过参加各类展会、组织研学活动、特色消费品推介活动、房产跨省联动推销等方式,持续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影响力。
十堰房地产企业代表说,湖北和陕西自古以来都有很好的联系,西十高铁极大地缩短了两地的距离。
西安市民说,十堰有山有水,环境也好,房价合适,计划到十堰买房。
主持人:近年来我市立足于鄂西北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定位,全力推进消费提质扩容,我市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具备哪些优势?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兰星荣:首先地理位置优越,辐射范围广,消费服务半径可辐射南阳、商洛等周边500公里,覆盖3000万人口;其次消费场景丰富,消费品质好,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1家,省级夜间消费区聚集区7家,省级示范步行街区2条,省级特色商业街4条,十堰武商Mall作为鄂西北时尚风向标,拥有首店品牌110家,85%以上的首店品牌销售情况在全省位于第一方阵。前不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4年中国超市Top100榜单,我市的寿康永乐、新合作供销商贸两家本土龙头连锁超市榜上有名,分别位列全国的第37位、第60位,今年5月十堰也成功创建全国第一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目前全省也仅有武汉、十堰两地入选;最后十堰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96家A级景区,这个数量在全省第一,2024年武当山游客接待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人次,游客停留的平均时间由之前的1. 79天延长到当前的2.11天,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等这些消费行为,都有力地带动了十堰消费市场的繁荣。
主持人:这些年我市通过哪些措施来持续提升城市的消费吸引力,目前的成效怎么样?
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科科长 王婷:重点从升级消费场景和激发消费活力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全力打造更有品质的消费载体,对五堰、六堰的老牌商圈进行改造提升,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让市民消费更有新鲜感,同时做优上海路、北京路等新型商圈,打造栖谷天街、紫霄大道沿线等夜间消费集聚区,让市民消费有了更多的夜间好去处;另一方面持续开展消费提振年主题活动,近年来举办了时尚消费季、马拉松消费季、夏季清凉消费季等系列促销活动,持续塑造十堰本土消费品牌,吸引周边的游客来十堰消费。从成效看,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53. 5亿元,同比增长6%。
主持人:打造区域消费中心,持续提升城市的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力,商贸企业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寿康永乐作为我市商贸企业龙头,在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做了哪些工作?
湖北寿康永乐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雷大涛:在助力十堰成为消费区域消费中心上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在发力,第一个方面打造了有引力的消费地标,公司拥有覆盖城区以及90%的乡镇的近300家门店网点,也打造了类似于华悦城以及五堰商场这样的潮流商业综合体,不仅提升了十堰本地的消费品质,也让外地游客享受与大城市同步的潮流时尚和消费体验;第二个方面公司拥有鄂西北最大的综合物流园,年处理货物能达到7000万件以上,一方面保证了本地的生鲜能够做到极速达,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全国乃至全球优质的商品第一时间引入到十堰市场。同时也积极承办类似于城市级促消费活动,比如去年年底的一个会员盛典活动,销售同比增长了42%,客流同比增长了35%,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贡献就来自于周边地区的消费者。
主持人:我市在提振内部消费和吸引外地人来堰消费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兰星荣:短板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部分的零售企业转型创新的动力不足,转型相对比较滞后,特别是在数字化赋能、场景化改造这个方面,和发达地区的标杆城市比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商业网点布局还不够均衡,部分县市存在网点分布不合理、业态结构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这样的一些问题。
主持人:针对这些短板差距,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工作计划?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兰星荣:第一是拓展新型消费场景,抢抓十堰纳入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试点城市的机遇,采取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供应链提升五项举措,推动一批存量零售商业设施有序的改造提升,构建供给丰富、布局均衡、渠道多元、服务优质、智慧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零售体系;第二是推动便民服务消费,提升便民生活圈62个,做优上海路、京东路等商圈,改造五堰步行街、四四厢遇等街区,打造栖谷天街、紫霄大道等沿线夜经济聚集区,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围绕拉动节日消费、大宗消费,持续组织开展乐购湖北、潮玩一夏、十堰好物直播带货等各类促消费活动300场以上;第三是挖掘县域消费的潜力,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体系,改造升级县域农贸市场、乡镇商贸中心各20个。
主持人:加快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努力,加快建成区域中心城市有哪些节点性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柯艳: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十堰市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提升区域协同力的工作方案即将发布,工作方案也明确提出要打造五个战略高地,并逐年制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其中到2025年要计划推进落实18项具体任务。计划是分三步走,力争到2027年,区域联动更加深入,中心城区的带动县域支撑多级发力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力争到2030年,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到2035年,全市的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下一步各部门也将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任务分工,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落地,力争早日实现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
主持人:十堰既是底蕴深厚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绿色新城。想要把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就要以打造大山里的深圳为契机,以创新创造的发展精神,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务实争先的实干精神,持续提升城市的发展能级,壮大城市实力,巩固交通、医疗、教育、消费等优势,向内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向外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为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十堰力量。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