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全国“两山”转化引领区目标,十堰这样“点绿成金”

时间:2025-09-08 10:1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实施质效提升行动,塑造特色竞争新优势,要建设全国“两山”转化引领区。当前,全市上下正以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引,锚定建设全国“两山”转化引领区这一目标,打造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

9月8日 (1)(2)

实现“两山”转化是提升发展质效的重要路径。全会提出:建设全国“两山”转化引领区,加快生态资源、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在十堰,创新转化的根本就藏在绿水青山之间。就在上个月,十堰有7个水土保持生态价值转化交易产品集中签约,交易总额达2480万元。

十堰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俊江介绍,全省水土保持生态产品首次集中转化交易,十堰在全省交易数量最多,金额最大。

建设全国“两山”转化引领区,不仅要在生态产品上实现创新转化,也要在农林产业上下功夫。全会提出,构建“绿色农业+林下经济+水经济”生态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林业作为打通“两山”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培育绿色产业新优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堰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汤宏表示,将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力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扎实推进林业“三资”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资源可用、资金可融、风险可控的林地、林木、林生态投融资新途径,为“两山”转化提供路径支撑。

9月8日 (1)

做大林下经济,十堰还出台了《十堰市服务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加快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今年十堰市新增林下经营面积116万亩,已形成了“林+药”“林+菌”“林+茶”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汤宏表示,围绕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建设,积极打造“武当七味”“菌草九品”等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建设“中国黄精小镇”“中国野生连翘之乡”“华中食用菌之乡”,推动林下经济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跃升,力争到2030年林下经济总面积达1350万亩、产值突破500亿元,面积、产值稳居全省第一。

9月8日 (1)(3)

实现“两山”转化的落脚点是农业产业。近年来,十堰着力发展绿色农业,形成了茶叶、食用菌、黄酒、设施渔业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链,特别是设施渔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十堰在全国率先实现拟尖头鲌人工繁育。丹江口市的金陂国有渔场今年也攻克了拟尖头鲌鱼规模化养殖难题,为打造“丹江鲌”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丹江口市金陂渔场负责人张开刚介绍,渔场加大了本地名优鱼培育力度,积极组织亲本强化培育,进行人工干预大量繁育,预计今年拟尖头鲌培育数量将达800万到1000万尾。

9月8日 (1)(4)

锚定建设全国“两山”转化引领区目标,当前,十堰农业部门以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正加快构建绿色高效生态特色产业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和市场体系。

十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成坤表示,聚焦打造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加快建设区域性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构建高效协同的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培育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以上,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0家以上。

全会还明确提出,做强水经济,打造全国水饮料产业标杆。眼下,在竹山县,投资两亿元的普洱茶醋竹山生产车间厂房正在加快建设。

楠木寨(湖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周发兵介绍,目前正在进行钢结构安装,为“十一”之前正式投产奠定基础。

9月8日 (1)(6)

壮大水经济规模,保持农业特色产业龙头地位。全会明确提出:持续巩固丹江鲌、橄榄油、黄酒产业规模全省第一地位,加快建设农产品区域物流中心、冷链仓储中心,推动7大特色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武当山茶”品牌价值达47.23亿元,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二十强,位居全省绿茶类第一。“武当山珍”区域品牌价值达82.56亿元,位列全国第7。房县黄酒已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十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成坤表示,打响“南水北调水源地 十堰绿色农产品”产区品牌,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100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品牌600个以上,力争到2030年,全市产值过十亿元龙头企业达到10个以上,七大特色农业产业综合产值均过百亿元,为十堰节点之为服务支点建设贡献农业力量。

(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通讯员 肖雾涵 李华栋 竹山融媒记者 余明明)

编辑:张红艳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