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蒲丹通讯员:史美渊,穆柚全,左中秋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
立足发展实际情况,聚焦乡村振兴需求,我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引、育、用、留”四字要诀建强乡土人才队伍,乡村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坚实有力。
悉心育才——
乡土人才破“土”而出
乡土人才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创新创造,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何让乡土人才破“土”成“才”?
育才为先,高位推动。坚持全州人才工作“一盘棋”,以深入实施“硒谷英才计划”为统揽,我州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制定《恩施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明确通过加大乡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提升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水平、盘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力量、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等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实施“乡土人才振兴工程”,提出“扶持培养一批农村职业经理人、电商人才、农业科技带头人,加快引进培养一批带头创新创业、带领农民致富、带动乡村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
以纲为领,如火如荼。
恩施市深挖活跃乡村田野的老手艺人,通过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精带疏,让榫卯、傩戏、竹编等传统技能焕发新生机,累计培育农村实用技能人才1900余人,培育传统技能“土专家”280余名。
咸丰县将乡土人才细分为种养能手、产业头雁、农技能手、电商主播、技能工匠、文旅达人、民间艺人和治理能人八个类型,挖掘培育乡土人才2135名。
来凤县创新实施“来凤藤茶大师”人才项目,定向培养技能型藤茶青年储备人才50名;举办首届“来凤藤茶大师”职业技能竞赛,挖掘藤茶领域专业人才153名,培育县级藤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12名。
鹤峰县借力“人才超市”“人才驿站”载体,组织农业农村、科经、文旅等涉农部门常态化开展电商直播、旅游民宿等技能培训及高素质农民培训,“全国百强乡土人才”吴金林、湖北省劳动模范许群群等乡土人才相继涌现。
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培育、以用为本,我州共培育农业经营型人才6200余人、技能劳动型人才20200余人、科技服务型人才6900余人、社会服务型人才8300余人。高层次乡土人才也逐年增多,截至目前,全州共180余名乡土人才入选省级人才计划,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活跃生产一线,成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主力军。
倾心引才——
人才“活水”源源不竭
通过政策招引来到恩施市盛家坝镇投资办厂的浙江人黄文利,常年指导当地茶农白茶种植及推广技术,带动当地发展白茶2000余亩,亩均收入9000元,村民称他“白茶田秀才”。
这是我州招才引智、建强乡土人才队伍的一个缩影。
坚持“内挖”与“外引”相结合,我州持续健全人才招引机制,通过支持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加大紧缺人才补充力度、引导专业人才下沉服务、用好智援人才借力发展等聚才效能提升行动,拓宽乡村人才引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建始县深入推进校地协作,18所高校(科研院所)倾力支持,68个专家团队400多名专家服务乡村一线,累计完成产业攻关项目46个,转化科技成果100余项,直接增加经济效益近2亿元。
宣恩县依托县级人才工作室,联合企业建设实训平台,促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吸引128名青年返乡,推动29个特色项目落地。
利川市引进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鼓励他们将电商直播、智慧农业、康养旅游等新理念、新业态带入乡村,为传统产业插上现代化翅膀。
来凤县通过完善薪酬待遇、创业兴业、政治激励、服务保障等要素吸引能人回乡,目前已回引能人到村任职23名、返乡创业25名,聘请产业发展顾问32名。
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我州引导各类科技服务主体服务乡村。全州1196名科技服务队成员每年开展技术服务2万余次,开展技术培训8万余人次,服务我州83个乡镇729个行政村。近3年来,全州共建成76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争取、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3000余人,累计解决技术难题598个,服务企业、专业合作社近1000家。
精心用才——
乡土人才各显神通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如何让乡土人才大显身手?如何用乡土人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沃土”?
以用为要,唯才是用。聚焦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我州持之以恒放大乡土人才效应,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乡土人才在乡村一线各显神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利川市出台《发挥利川工匠技能大师引领作用推进技能强市建设的工作方案》,累计培育高技能人才1261名,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通过“师带徒”模式带徒传技超2000人次,推动技术革新50余项,带动旅游服务、茶叶加工等特色产业从业者人均增收20%。
建始县构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联系服务在外优秀人才制度,出台政策支持基础好、能力强的返乡人员创办、领办农业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近3年来,该县新增返乡创业者1000余人。
巴东县通过选聘“名誉村长”“名誉村书记”助力乡村振兴。绿葱坡镇“名誉村书记”夏晓华为该镇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辟新路径,金果坪乡“名誉村长”刘峰为20名贫困学生捐赠助学金近7万元。
……
不拘一格用人才。秉承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我州最大程度发挥乡土人才作用,乡土人才真正“强”起来、“活”起来。
诚心留才——
田间沃野“策马奔腾”
留得住、能发展,是乡土人才扎根乡村、奔涌不息的关键。
我州坚持引才育才并举、用才留才并重,积极营造尊重、爱护乡土人才的浓厚氛围,创新完善乡土人才激励机制,挖掘各类优秀乡土人才参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给予乡土人才生产信息、生产技能等政策、资金和技能支持,加大优秀乡土人才奖励力度,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乡土人才安心干事创业。
《关于推进“才聚巫峡、圆梦巴东”工作的若干措施》等人才新政,为巴东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咸丰县《加强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十条措施》设置产业领军人才奖,最高奖励10万元;《鹤峰县拔尖乡土人才评选管理办法》为优秀乡土人才发放两年7200元“人才津贴”和不高于20万元的贴息贷款,让乡土人才安心扎根、放心创业。
充实智库,夯实根基。我州持续完善全州“头雁”人才库,将8263人纳入培育对象库;持续做好在校“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培养工作,近年来共培养“一村多大”大学生1699人;持续开展农民职称评审工作,自2021年启动高级农民职称评审以来,全州共62人获高级农民职称资格。
选树典型,示范带动。连续两届选树恩施州乡土拔尖人才40名,大力推荐优秀乡土人才参加全国、全省各类评选。来凤县农广校校长向辉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获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荣誉;利川市勤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祥云获评中国科协“百强乡土人才”;巴东县万事顺种植专业合作社朱旭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恩施市新航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储震、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郑时兵获评“全省十佳农民”;咸丰县万桃元、何平入选首批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以“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为指引,我州厚植沃野良田,让乡土人才破“土”成长,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
来源: 知恩原创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