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丨向“新”发力以“质”取胜 十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10-12 19:21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编制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意义重大。10月10日,十堰广播电视台推出新闻专栏《非凡“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报道各地牢牢把握发展战略定位,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干字当头、高质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绩。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徐静 通讯员 夏敏)“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四个面向”和重点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市战略。五年来,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强力推动,向“新”发力、以“质”取胜,通过“强平台、促转化、聚人才、优生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业导向+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设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引擎,十堰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02

近日,在武汉沌口的中铁伊通物流园区,新能源重卡换电站内一派繁忙,十堰市东风华神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换电重卡,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换电。

除了智能换电,其在能耗方面的表现同样卓越。采用分布式驱动电驱桥设计,传动效率高达97.5%,并应用自主研发的集成热管理系统,使整车热效率提升10%到15%,开启了新能源重卡零碳交通的新时代。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黄贤军介绍,新能源换电重卡搭载的是东风德纳电驱桥,行业内首次应用于9.6米的载货车,从后台抓取的数据中发现该车的最低能耗达到每公里0.68度电,在整个行业处于相对领先的水平。

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离不开研发,近五年来,东风华神共投入研发资金6.58亿元,年均开发近60个新车型。

以企业为主导,全市创新投入持续加码。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从2020年的43.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7.41亿元,年均增长约7%,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04

“首创”层出不穷,十堰创新首位度持续攀升。十堰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推进十堰造“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在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台DDG160双五轴加工中心机床正在进行最后调试,这款成功替代进口的设备,攻克了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领域高端加工装备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了“十堰造”。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机床技术中心主任工程师刘方介绍,双五轴加工中心的核心优势具有高加速度、大行程,能够灵活实现产品的换型,完全替代进口产品,还能根据国内车企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得益于市科技部门的专项扶持,今年东风设备在手的7个国家、省级重点项目获得超5000万元资金支持,政策红利加速转化为发展实效,企业新品订单增长超50%,全年订单有望突破15亿元。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三红表示,专项扶持帮助东风设备向智能化转型、向高端化迈进、向绿色化推进,起到了坚定的支持作用,尤其是公司研发的新品,为东风设备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

政策精准“滴灌”,激活创新“一池春水”。“十四五”期间,十堰连续出台推动科技强市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广“科技创新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等金融产品,为企业纾困解难,湖北创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因此受益,获得了450万元贷款,突破了新产品量产的瓶颈。

湖北创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说,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资金,更加促进公司在该领域投入更多精力。

截至目前,十堰已为科技企业落实融资需求65.5亿元,兑付科技创新券资金2360万元,规模位居全省第二。

22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市科技部门创新实施“离岸科创”模式,构筑科技力量矩阵。2024年以来,十堰(深圳)离岸科创中心、十堰(上海)离岸创新中心、十堰(武汉·光谷)离岸科创中心陆续揭牌,并按照“域外创新孵化+十堰转化制造”思路运行。目前,已入驻企业72家,“飞地创新”模式成效初显。

市科技局对外合作科副科长雷恒表示,加快推进北京、西安离岸科创中心建设,实现研发在外地、转化在十堰,孵化在外地、落地在十堰,引才在外地、用才在十堰的工作目标。

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十四五”以来,全市招引科技人才超过3.3万人,较初期增长2.5倍。建成各级科创平台568家,聚集了上万名博士、硕士在十堰创新创业。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办公室主任陈瑞瑞表示,贯彻落实科技强市战略,围绕建设区域人才聚集高地,扎实开展高层次人才培育工作,累计培育科技领军人才49人,双创团队57个,这些人才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为“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让创业、创新、创富成为城市发展主旋律。十堰通过表彰先进、重奖典型的方式,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2022年创业创新暨市委人才工作大会,释放出大抓创业、狠抓创新的强烈信号;今年初,一批十堰智造亮相“新春第一会”, 展现了“大山里的深圳”十堰科技创新的坚实步伐;今年4月又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7个荣获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单位进行表彰,引导科技创新更好赋能工业经济发展。

10

从“科技强市”战略提出到加快建设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十堰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四五”期间,十堰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广“财政科技创新贷”的实施意见》《十堰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措施。在顶层设计的驱动下,五年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十三五”末的367家跃升至2024年底的907家,实现翻番增长。实施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44项,金额超2.6亿元。全市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49项,48个科技创新项目入围“中国好技术”,数量位居全国第六,全省第一。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锚定建设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和全球商用车技术创新策源地两大目标,持续抓好平台建设、技术攻关、人才引育、生态营造,坚定不移推进产创融合,提升发展含新量含金量。十堰正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其乐表示,将高位谋划“十五五”科技创新布局,紧紧围绕“一主四优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重大科技项目储备与攻关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加快建设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力争202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突破500亿元,占GDP比重18%以上,新增20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强市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编辑:李肖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