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北京路、发展大道、福山路等路段的银杏树下,饱满的银杏果频繁掉落,不少市民随手捡回家欲尝鲜。专家提醒,银杏果有毒,随意食用风险极高。
10月12日,记者在四方山生态公园停车场看到,银杏树下掉落有一颗颗银杏果,几名市民正拿着塑料袋捡拾。一市民说银杏果有清火的药效,准备拿回家煮着吃。
银杏果又名“白果”,《本草纲目》虽记载其“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但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植保站负责人李少青提醒,现代研究表明,银杏果多个部位均含毒性成分,外种皮和果肉的致敏成分,接触后易引发接触性皮炎;果仁含氢氰酸、银杏酸等,过量食用可导致中毒。其中,绿色胚芽更是毒性最强的部位,20mg/kg的银杏酸含量就具有明确致敏作用与细胞毒性。
中毒者通常在食用银杏果后3—4小时出现症状,轻则发热、呕吐、腹痛,重则抽搐、惊厥、皮肤青紫,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皮肤接触果肉汁液可能发红、发痒,甚至起水疱、刺痛,若出现全身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则属于严重过敏反应。
若不慎接触或误食银杏果,需分情况紧急处理。如轻微皮肤过敏,可立即用洗涤剂清洗接触部位,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严重过敏或误食中毒者,应第一时间停止接触或通过手指刺激喉咙催吐,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就医时需明确告知“接触或食用过银杏果”。
秋冬时节虽适合以银杏果养生,但安全始终是前提,切勿因一时好奇或图方便,忽视潜在的健康风险。若想食用银杏果,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加工好的产品。(记者 张婧)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