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问太和|长期饭后腹胀、消化不良?脏腑推拿精准干预!

时间:2025-10-20 21:45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长期饭后腹胀、消化不良,已成为不少人的日常困扰。针对此类功能性健康问题,“脏腑推拿”绿色治疗方案,为受功能性腹胀困扰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那么,“脏腑推拿”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推拿?它和我们平常做的保健按摩有什么区别?10月20日,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节目特邀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前移科主管技师郑杰,为大家答疑解惑。

微信图片_20251020221505_262_39

郑杰介绍,“康复前移”是一种新型医疗理念,区别于传统疾病稳定后再康复的模式,该理念强调在疾病早期或出现功能性不适时主动介入,通过非药物康复手段阻断病情发展,从而实现“防大病、治小病”的健康目标。

42岁的王先生(化名)长期受腹胀困扰,饭后腹部胀满感持续数小时,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经全面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被诊断为功能性胃肠紊乱。市太和医院康复前移科为其制定了为期两周的脏腑推拿治疗方案。经过三次治疗后,王先生自觉腹部僵硬感明显减轻;完成一个疗程(12次)后,腹胀症状基本消失。随访一个月,王先生表示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未再出现持续性腹胀问题。

针对常见的腹胀问题,郑杰指出,这多是胃肠功能紊乱、气机不通的表现,正是“康复前移”精准干预的最佳时机。脏腑推拿作为主要干预手段,是建立在中医经络和藏象理论基础上的手法治疗技术,其核心在于“调理气机”。

“可将腹部想象为一个交通枢纽,腹胀就是发生了‘堵车’。”郑杰形象地解释,“脏腑推拿就像经验丰富的交警,通过揉法软化‘路障’,按压疏导‘拥堵点’,点穴激活‘交通信号灯’,最后用震腹让整个‘交通系统’恢复流动。”

临床观察显示,大多数患者在接受三到四次治疗后即可感受到腹部变得柔软、放松,完成一个疗程(10~12次)后,腹胀问题能得到显著改善。

郑杰强调,该疗法虽属绿色安全的外治法,但需专业医生诊断和操作。医生会先评估患者情况,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制定个性化推拿方案,体现“一人一方”的精准医疗特点。

郑杰建议,长期腹胀不应成为生活常态,患者不宜盲目忍耐或用药,可尝试这种源自中医智慧的绿色疗法,通过专业医生帮助理顺气机,恢复身体运化功能。

目前,太和医院“康复前移”科已开展相关诊疗服务,为受功能性腹胀困扰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编辑:思渺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