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会因为要减肥或者自律生活,于是开始给自己的锻炼迅速地上强度:
一三五健身房撸铁,二四六爬坡不能停,周末组局再徒步骑行大环线。
这股新鲜劲儿持续了个把月,事情开始不对劲起来——感觉更容易生病了。天天去上健身房、跑步,身体素质却不见好。
不是说运动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吗?怎么就反而容易生病了呢?如果你也是那个运动越多、越努力,但还经常生病的人,那可能说明一个问题:
你的身体在提醒你
朋友,你运动过度了!
01 高强度运动后
可能存在免疫“低谷”
一开始,科学家们观察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马拉松选手在比赛后一周内,生病比例变高了。
进一步监测发现,在运动之后的数小时到数天里,和免疫系统相关的指标发生了变化:淋巴细胞浓度下降了,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T细胞的增殖反应减弱……这是运动学上的一个经典发现,叫“开窗理论”。
不过,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在运动后从血液转移到肌肉、呼吸道等组织执行任务,因此这可能并非单纯“免疫力下降”,而是一次“免疫重新分布”。
在这个过程中,外周血防御力确实下降,所以感染风险依旧会升高。但是,研究者还发现,不是所有的运动都会带来这样的情况,它更多发生在运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的时候。
剧烈且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后,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短暂减少。
研究里最常被观察到这个现象的常见于运动员、爱参加极限运动的朋友。
剧烈运动和步行训练后急性免疫反应的对比如下图所示:
现有的研究发现,中低强度的运动可以让身体处于一种良好的免疫监视中。
不是人人都跑马拉松,但不少朋友总会突然心血来潮猛练那么一次。例如很久没运动,或常年久坐的打工人,突然接受邀约,来一场2、3小时的篮球比赛、一次夜跑团,或周末山林暴走徒步、环湖骑行。
突然的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会让身体经历一次超强的生理压力,运动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和炎症会引发强烈的先天免疫反应。这时身体不仅是肌肉、关节处在虚弱状态,免疫系统也会进入混乱期,要是不巧赶上流感季,就很容易生病。
但剧烈运动带来的免疫系统变化,不是“一运动就生病”的唯一答案。更多生病的幕后黑手,藏在你的日常生活里。
02 锻炼多了容易生病
和睡眠不足、压力大等有关
研究观察到,每周跑步超过96公里的人,比少于32公里的人,患病几率高出一倍。而耐力运动员上呼吸道感染风险最高,并伴随高压力和睡眠不足的情况。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运动容易生病是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别是睡眠不足、压力大、吃得太少以及外界环境刺激,身体的整体压力大了,免疫系统就容易“瘫痪”。
运动是会让身体疲劳的,再加上这里的每一项,都会给身体加难度,但凡再遇上点大大小小的病毒,身体很容易生病。
例如熬夜,研究发现哪怕只是一晚,身体的自然免疫反应就会降低。
研究者不准参与者在晚上10点至凌晨3点之间睡觉,之后的数据监测发现,第二天的白细胞数量、NK细胞活性等就发现了显著的变化。哪怕后续好好睡一晚,部分免疫活性细胞依然处于被抑制的状态。长期处于睡不够(睡眠少于6小时)的状态,也会降低。
研究比较了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发现夜班护士总睡眠时间更少(平均每天5.3小时),睡眠负债达3.2小时,显著影响总淋巴细胞和T辅助细胞的活性。
睡眠时间减少还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呈负相关。这些免疫细胞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
加班到10点还想着去撸铁跑步,或者一晚没睡好第二天还想着运动,这不是自律,这是对身体的极限挑战。
如果你有减肥计划,那也要当心:过度节食时,身体能量和营养不足,运动也很伤人。
有研究找到一群耐力女运动员,让她们在14天里坚持训练并保持低热量摄入(大约每天1000千卡)。结果发现,她们的皮质醇水平一直处于高值,免疫相关的各项指标都显著受损,最糟糕的是运动表现持续下滑还很难恢复。
运动好处多多,但真不是练得越多、越狠,就越健康,别进入“越运动越生病”的怪圈。
03 运动的关键:
循序渐进+坚持
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强身健体,这个事实并没有被打破。但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能急功近利。无论是一次性练猛了,还是阶段性的过度努力,或者状态不佳还硬练,都不推荐。
身体就像机器,开机需要由慢到快的过程,日常也需要保养检修。
如果你很久没运动,又或者是日常久坐人群,那建议从温和、低强度的运动开始,慢慢寻找适合自己身体的强度和节奏,再逐渐提升。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灵活调整运动方案。
如果你熬夜了没睡好、工作压力特别大、节食减肥或大病初愈,或者女性处于生理期时,身体有更重要的问题要应对,那就先好好休息调整,别给身体太大的压力。
坚持运动有益健康,但运动也是一件需要能量的事,健康、适度、有效最重要。
身体是每个人最忠实的伙伴,希望我们能认真感受它的反馈,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