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李姿瑾)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10月23日,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此时节,天气由凉转寒,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面对今年我市持续阴雨、气温偏低的特殊天气,市民应如何调整养生策略,为健康过冬打下基础?
传统中医针灸科医生张发指出,中医认为,霜降时节养生应遵循“外御寒、内清热”的原则。霜降正处在“秋收”的末尾,自然界阳气内收,阴气渐长。此时,防寒保暖、保养阴精、润燥养胃是养生的核心,当以平补润燥,强身御寒为主,尤其要注意脚部和胃部的保暖,民间有“寒从脚起”之说,适时添加衣物,避免着凉至关重要。
霜降节气最大的特点就是“寒”和“燥”。但今年我们本地的气候比较特殊,持续的阴雨导致了“湿冷”当道。这种环境下,寒湿邪气更容易侵入人体,引发关节酸痛、脾胃不适以及呼吸系统问题。因此,今年的养生重点,除了传统的“防秋燥”,更需注重“防寒”与“祛湿”。
针对今年“湿冷”当道的天气特点,张发医生表示,养生方式也需相应调整。饮食上应在平补的基础上,侧重于健脾祛湿与温中散寒。可适量增加山药、薏米、小米、南瓜等食物的摄入,以保护脾胃功能。
同时,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与阴精的积蓄。起居方面,特别要注意腰、腹、膝关节和脚部的保暖,晚上可以用温水泡脚,驱散一天的寒湿。天气放晴,湿度下降后,再适当多吃些银耳、梨子等柔润之品,防止体内因天气转晴而出现“内燥”。
除了饮食起居,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提升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至关重要。但在当前低温阴雨的天气下,运动更需讲究科学与方法,现阶段我们不提倡过早的晨练,尤其要避开阴冷的雨天。建议市民关注天气预报,最好在午后气温稍高的时段,或在室内进行锻炼。
运动应以微微出汗、不大汗为度,比如太极拳、八段锦、室内慢走等适宜运动。待天气转晴,可逐步增加户外散步、慢跑等运动,这样能更好地畅通气血,增强免疫力,为安然过冬储备能量。
编辑:林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