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新语丨“十星”闪耀处 乡风自文明

时间:2025-10-31 14:5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评论员 陈新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将宏大目标细化为具体行动,构建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这正是“十星”闪耀的精髓。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发布的“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中,十堰市选送的《十万农户追“十星”,文明新风润乡村》成功入选。这一来自秦巴山区的实践,以其独特的“追星”机制,为我们揭示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更让我们看到乡风文明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1993年,为甩掉“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坏名声,十堰市竹山县罗家坡村探索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30多年来,“十星创建”星火燎原、常创常新,十万农户农民富了“口袋”富“脑袋”,曾经的“精神乞丐村”如今成了“全国文明村”。

三十载星火燎原的“十星创建”实践,其独特价值在于将宏大的乡风文明建设目标,转化为农户可感可知、可追可及的十颗“星星”。这些“星星”涵盖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方方面面,它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行为指引。这种“小切口”入手的方式,让文明乡风建设从抽象变为具体,从软约束变为硬标准,激发了农户的参与热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尤为可贵的是,“追星”探索构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它不是一阵风式的运动,而是通过农户自评、群众互评、评审定星、张榜公星、动态管星等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管理。这种机制既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又保证了评选的公平公正;既有静态认定,又有动态调整,让“星星”不再是终身荣誉,而成为需要持续努力才能保持的目标。这种制度设计,确保了文明乡风建设不偏离轨道、不流于形式。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十堰竹山的实践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振兴、生态的振兴,更是人的振兴、文化的振兴。当农民们为了“致富星”而钻研技术、为了“信用星”而珍视名誉、为了“和睦星”而改善家风时,这些点滴变化汇聚起来,就是乡村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就是乡村精神面貌的深刻改变,实现了“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同频共振。

文明乡风建设的持久力,在于党建引领、久久为功。从县委到村支部的“纵向到底”领导体系,搭配部门对口帮建的“横向到边”组织网络,让“十星创建”在八届县委班子接力中不断深化 。这种坚持使得“十星”从农户评选拓展到全域创建,涌现出了2500多位“星光人物”,形成“一灯点亮万盏灯”的动人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十堰竹山以三十年深耕证明,文明乡风绝非朝夕之功,唯有常抓不懈、与时代同步,才能真正浸润人心。

十堰农户追逐的“星”,照亮的是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当文明新风吹拂万千农家,当道德星光闪耀乡村大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改变,更是一个民族乡村文明的复兴,一种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可能。这份入选全国优秀案例的实践,其价值远超一纸荣誉,它为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地方智慧。

新闻链接

湖北唯一!十堰案例入选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