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修理生命‘支架’、重校人体‘枢纽’的工匠。”在十堰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Ⅰ病区,主任钱炜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二十余载从医路,手术刀是他手中的“刻刀”,无影灯是他鏖战的“沙场”。作为科室的领航人,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向骨伤领域的“硬骨头”亮剑,不仅以精湛医术重塑着人体的精密“枢纽”,更用有力的臂膀和温暖的关怀,为无数在绝望中挣扎的患者,重新架起了通往希望与尊严的桥梁,成为他们心中最可信赖的“主心骨”。

多学科“兵团”作战,为生命筑起坚固防线
“要是没有钱主任和他带领的团队,我这条命早就没了!”提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救治经历,孙女士仍忍不住红了眼眶。去年,她因意外摔伤导致双侧股骨上段骨折,更棘手的是,她还同时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度骨质疏松和冠心病。多重基础病叠加严重创伤,手术风险如悬顶之剑,多家医院都束手无策。
“患者生命至上,再大的风险我们整个团队也要扛下来!”面对这个“烫手山芋”,钱炜沉着指挥,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即刻打响。他第一时间启动并主持多学科协作(MDT)会诊:风湿免疫科专家紧急评估病情、心内科医生精准调控心脏指标、麻醉科团队反复论证制定最优方案……短短24小时内,一个高效联动的专家“兵团”迅速集结。
术前,钱炜带领团队为孙女士实施“双胫骨结节骨牵引术”稳定骨折端;彭明强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则化身“守护天使”,从体位管理到营养支持,从并发症预防到心理疏导,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细节。术中,他与魏玉玺主任强强联手,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默契的配合,精准完成了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他又带领管床医生根据病情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全程守护。当孙女士终于能借助助行器稳稳站立时,她紧紧拉住钱炜的手,哽咽道:“您和您的团队不仅救了我的腿,更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这样的多学科“兵团作战”,正是钱炜多年来倾力打造的救治模式,在他牵头下已成功为上百位危重骨伤患者点亮了生命之光。

医者仁心精准施术,为少年梦想保驾护航
“钱叔叔,我考上理想的大学了!”去年盛夏,高三学生小鲍拿着录取通知书,专程回到病区报喜。而就在几个月前,一场车祸差点让这个少年的“大学梦”彻底破碎。
当时,小鲍因车祸导致左侧开放性胫腓骨干骨折,创口污染严重,感染风险极高。躺在病床上的他,嘴里反复念叨着:“我马上要高考了,怎么办?”少年的焦虑,钱炜看在眼里,也刻在了整个团队的心上。他当即定下目标:“我们不仅要治好他的腿,更要守护他的大学梦!”
一个由钱炜亲自挂帅的专项救治小组迅速成立。团队共同制定了“感染控制优先、康复周期最短”的作战方案:急诊先行清创+VSD负压引流术,精准清除污染源;二期再实施微创内固定术,并全面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围术期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将手术创伤降到最低。
治疗之外,一种无声的默契在团队中传递。在钱炜人文关怀理念的影响下,彭明强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主动为小鲍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病房里多了一张临时书桌,护士们查房、换药都轻手轻脚,并时时送上鼓励:“安心复习,身体的事交给我们!”在医护团队的“无缝接力”下,小鲍的腿奇迹般地快速愈合,他不仅顺利走上考场,更以优异成绩圆梦大学。
小鲍的父母送来锦旗,激动地说:“钱主任和他的团队,不仅是孩子的主治医生,更是他梦想的‘摆渡人’!”这不仅是对钱炜的赞誉,更是对整个团队医者仁心的最高肯定。
技术为核团队为本,为万千患者筑起坚实“医”靠
“一台成功的手术,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钱炜不仅这样要求自己,更以此标准塑造团队。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始终将“快速康复、功能至上”的理念奉为圭臬,将微创技术、精准治疗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
为了让团队始终站在技术前沿,他带头钻研,鼓励创新,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瓶颈,让微创手术覆盖更多复杂病例。他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强大的团队才能无往不胜。”
在这种“技术过硬、服务贴心”的团队文化浸润下,科室形成了“雁阵效应”:勾波主任为无数患者制定精细化保守治疗方案,让他们免受手术之苦;魏玉玺主任勇于担当,带领团队一次次啃下最复杂的手术“硬骨头”;彭明强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用专业和温暖陪伴患者走过最难熬的康复期……从王先生的踝关节粉碎性骨折,到朱女士的三次信赖托付,一面面锦旗、一声声感谢,共同铸就了这个团队的卓越口碑。
如今,钱炜和他所带领的团队,依然奋战在临床一线。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对医疗事业的热爱,用行动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他们正以攀登者的姿态,不断挑战技术高峰,用更精湛的医术、更温暖的服务,为更多骨伤患者筑起最坚实的“医”靠,让更多生命之花在重塑的“枢纽”之上,再次绚烂绽放。(通讯员 仁医)
编辑:林静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