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丨“新”潮澎湃向未来 十堰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时间:2025-10-31 20:3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意义重大。10月10日,十堰广播电视台推出新闻专栏《非凡“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报道各地牢牢把握发展战略定位,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干字当头、高质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绩。

“十四五”以来,十堰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高位谋划、高标部署、高质推进,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列为重点培育的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批重大关键材料取得突破性进展,涌现出一批前沿技术,新材料产业进入蓬勃发展的加速期。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型产业,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十堰立足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大力发展基于“三电”系统的新材料,加快发展以万润和远景动力为主导的电池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电池研发、生产及终端应用基地。

前不久,十堰上市企业万润新能发布半年度报告显示:万润新能源磷酸铁锂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90.23%,增速大幅领先行业整体水平,稳居全球第二。

01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核心“赛道”。十堰在新能源整车制造的领先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池巨头布局十堰、深耕十堰。作为全球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头部企业,远景动力十堰基地项目2022年签约,并于当年建成投产。十堰成为315安时储能电芯主要生产基地,产品得到全球市场广泛认可。今年企业产值将突破120亿元。

远景动力技术(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能介绍,远景动力十堰基地覆盖电极、电芯、模组、电池包等核心电池产业,生产最新一代储能电池与乘用车、商用车电池产品,销售覆盖北美、欧洲、中国等全球主要汽车、储能市场,目前十堰基地日产6万颗电芯。

功能性粉体材料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新材料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功能特性提升传统材料的综合性能。

99

走进位于竹山县的湖北秦巴新材料有限公司,一块块平平无奇的石头堆成小山,这些都是企业的宝贝。该公司副总经理赵远东介绍,这些是产自十堰竹山的重晶石矿,企业正是看中当地丰富的储量才在此建厂,并以此为基础生产一系列的功能粉体新材料。

在公司生产车间,一块块黑黢黢的重晶石矿被碾碎后,在经过高温窑烧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变成了犹如面粉一样的硫酸钡。然后经过加工变身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等领域的关键产品,让重晶变“重金”,企业也从“隐形冠军”向“全球领先”迈进。

湖北秦巴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尚治孝介绍,公司在无机盐制造硫酸钡领域产能位居全国前三。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拓宽硫酸钡在锂电涂覆隔膜、塑料、油漆、涂料等行业的应用,力争成为行业头部企业。

6

碳酸钙作为日常工业生产中重要的非金属矿物类基础原料,位于产业链起点,有“工业粮食”之称,是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重要支撑材料。今年初正式投产的湖北旭丰通达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创新研发,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衍生出了众多终端产品,目前已实现2微米到60微米的产品全覆盖。

湖北旭丰通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理明介绍,目前公司产品已全面覆盖医疗健康、家居建材、工业以及民用等多个领域;产品的覆盖范围从2微米到60微米,整个工厂处在国内领先水平,对标国际先进的头部企业。

9

“十四五”期间,十堰明确提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先后出台《十堰市突破性发展新型电池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三电”系统的新材料,重点支持高性能碳材料、高容量储氢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和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在顶层设计的驱动下,五年来,十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万润新能源、远景动力、龙挚动力等企业,聚焦新型电池产业核心赛道多元化研发产品,万润新能源正极材料出货量长期位居全国前三;丹江铝业、秦巴新材料等做大做强先进有色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1至9月,全市197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82.4亿元,同比增长17.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近四分之一。

市经信局副局长高明忠介绍, “十四五”期间,十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从单一走向多级发展,特别是动力电池相关产业链的崛起,让十堰成为国家重要的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出货基地,年产值从不足1亿元提升到年产值近400亿元,今年有望实现600亿元,这为十堰市“十五五”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10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巩固提升正极材料,引进硬碳负极、改性石墨等高端负极材料及高端涂覆隔膜、高容量储氢材料等配套材料,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建设。力争到2030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

高明忠表示,下一个五年,市经信局加强产业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全力突破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向高性能、低成本、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力争早日实现千亿目标。(全媒体记者 陈林 特约记者 刘小利)

编辑:陆兴敏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