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大步走向生产线 十堰市积极构建成果转化新生态

时间:2025-11-10 19:59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十堰市紧扣“科技创新赋能有为”战略,聚焦“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主线,通过强化供给、激活需求、优化服务、完善环境“四端”协同,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成果转化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大步走向生产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wXsxD4PNWRCrQAAAABJRU5ErkJggg==

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推出新能源专用车租赁服务。

公司董事长郑世海介绍,今年预计租赁2000台冷藏车和500台电动清障车,租赁收益可超10亿元。

面对新能源专用车租赁领域缺乏成熟经验的挑战,企业亟需构建智能租赁管理平台。得知帕菲特的需求后,市科技局通过“揭榜挂帅”机制,精准对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高校资源,参与项目开发,推动租赁管理平台快速建立。

市科技局高新技术科科长曹书锐介绍,他们及时联系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高校进行了对接,同时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跟帕菲特建立了共同开发协议,成功地解决了企业平台开发的难题。

郑世海介绍,目前该平台已经实现了人车互动,有效降低了车辆的货损,对客户的运营租赁情况实现远程化、可视化,目前他们已将平台功能与租赁客户的车队、业务管理系统打通。

帕菲特的转型突破,是我市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我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对接产业,常态化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建立产业需求图谱,推行“定向委托+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让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

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其乐介绍,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创新动能持续增强,1至9月,全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81.4%,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跃居全省第四。

iEq1ocgtoEVg1DyBwOSHQSfCpLWrKv9jLl5cXbHpm1JZXZqy2Oq861v8HV9v6gEYHHisAAAAASUVORK5CYII=

激活创新活力,既要赋能企业主体,更要释放高校院所创新势能,我市还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成果转化。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研发的沙漠植树装置,利用太阳能供电和凝胶水球技术,显著提高植树成活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赵习玮介绍,未来可以和市内优秀企业合作,为设备先植入北斗地图,结合无人机、航拍测绘以及AI视觉,灵活多变地为设备规划植树路线,可有效避开危险地段。

同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汉江师范学院等高校,还通过赋权改革、“科技副总”等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大幅增长,多项“沉睡”专利成功转化。

为补齐本地高端创新资源短板,我市还在创新高地布局“科创飞地”。目前,已在上海、深圳、武汉等地成功建立离岸科创中心,入驻企业72家。

市科技局对外合作科副科长雷恒介绍,实现“研发在外地、转化在十堰,孵化在外地、落地在十堰,引才在外地、用才在十堰”的工作目标”,为十堰创新发展注入新功能。

w71c0wsBx2y8YAAAAASUVORK5CYII=

近年来,我市聚焦“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主线,在健全政策体系、创新科技金融、营造浓厚氛围等方面发力,先后举办科技成果交易专场活动11场,发布科技成果214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50项,促成合作签约133项,落地转化项目45项,签约金额7035万元。持续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科技创新贷、创新积分贷等科技金融产品,累计为1672家科技型企业放款86.96亿元,放款规模居全省前列。

刘其乐介绍,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认真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布局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建设,推动更多“实验室样品”转化为“生产线产品”,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活动,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全媒体记者 徐静 特约记者 朱俊)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