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风讯(通讯员 耿壮壮)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十堰市对承载特殊历史记忆的老旧人防工程展开专项调查,新发现39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深藏于城市山体之下的工事,不仅是国防动员体系的历史见证,更是“三线建设”时期十堰作为重要工业基地的战略遗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响应“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国家战略,十堰这座因车而建、因三线建设而兴的年轻城市,开启了大规模的战备工程建设。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在“备战备荒”的号角下,一边在崇山峻岭中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一边在山体内部构筑起坚固的防空网络。
六堰山人防工程

六堰山人防工程位于茅箭区五堰街道,通道总轴线长约600米,宽度2.3米,占地面积约2991.56平方米。内部结构错综复杂,设有人员掩蔽区、物资储备区等,原有6个出入口分布于山体四周,是三线建设时期战备基础设施的典型代表。2025年7月,这一昔日的战备工程转型为现代化纳凉点向市民开放,内部划分运动区、休闲区、便民服务点、阅读角等多功能空间,日均接待市民数千人次,成为融合历史记忆与当代功能的城市“凉芯”。
东风公司机关一号人防工程

东风公司机关人防工程位于张湾区十堰市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属三线建设国防战备工程。入口处3道醒目的红色防弹门,无声诉说着往日的严肃职能。整体呈东南一西北走向,内部通道为圆拱形,宽3米,高3.1米,占地面积约1990.15平方米。通道为混泥土护壁,墙面由水泥涂刷,整体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内部设置有人员掩蔽区、储备区、通风机房。2025年7月,该人防工程内部已按照“五通五有一保障”的现代标准,建设成为设施完善的居民纳凉点。圆拱形的通道宽敞明亮,见证了从备战到惠民的职能变迁。
东风公司设备制造厂人防工程

东风公司设备制造厂(22厂)人防工程位于张湾区车城路街道,同属于国防战备工程。通道为圆拱形,宽2.2米,高3米,占地面积约1643.38平方米。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错综复杂,通道内设有人员掩蔽区、储备区,通道为混凝土护壁,还设置有通风管道与防弹门,内部环境整洁,结构稳固。该人防工程整体保存状况较好,清晰地展示了其原始布局,为研究三线建设时期的人防工程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此次调查确认的众多人防工程,正是这一时期十堰作为三线建设核心工业城市,进行战备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例证。从“备战备荒”到“服务人民”,十堰市的老旧人防工程完美诠释了“人民城市”的理念。它们不仅是静默的文物,更是活跃的城市器官,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战略与生活的一座座“地下博物馆”。
编辑:张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