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话健康 | 让艾远离,让爱靠近

时间:2025-11-27 15:41 来源:十堰融媒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秦楚风讯 (十堰融媒记者 朱君龙 通讯员 方金柱)12月1日是第3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守正创新,终结艾滋”。艾滋病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社会课题。今天推出《医防融合话健康》第19期:让艾远离,让爱靠近。由十堰市西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艾滋病防治科负责人马书荣讲解艾滋病防治知识,呼吁大家用科学和关爱筑起健康的防线。

Still1201_00003

知艾远离艾,阻断病毒入侵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远离艾滋病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科学认知。”马书荣介绍,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疾病,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目前没有可以根治艾滋病的药物,一旦感染,需要终身服药。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而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可以在男女之间和男男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风险越大。

预防艾滋病经血液传播,要远离毒品,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刺破皮肤的物品;预防性传播,最重要的是正确、全程使用安全套;预防母婴传播,则可通过孕期规范的阻断治疗,极大降低将病毒传染给婴儿的风险。

防艾不恐艾,科学预防是关键

“我们倡导积极预防,但也没必要过度恐惧。”马书荣指出,对艾滋病的恐慌,往往源于不了解和误解。艾滋病病毒体外抵抗力极弱,日常的生活接触,如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办公用品或蚊虫叮咬都不会传染。

除了常规预防,重点要做好暴露的预防。一是“暴露后预防”,如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或者是在发生可能感染HIV的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越早越好,最好在2小时之内,可大幅降低感染风险。二是“暴露前预防”,在高危性行为前服用特定抗病毒药物,使其血液中维持足够的药物浓度,从而在病毒可能侵入时建立一道的“化学屏障”,阻断病毒感染。

当HIV感染者坚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其体内的病毒载量会持续处于检测不到的水平,通过性接触方式将HIV病毒传染给阴性伴侣的风险基本为零。也就是说,经过有效治疗的感染者是健康的,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前提是感染者必须严格遵从医嘱,每日按时服药,保持极高的治疗依从性。

要爱不歧艾,需要全社会关爱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社会的歧视与冷漠。”马书荣强调,歧视会迫使感染者隐瞒病情、逃避检测和治疗,不仅加剧个人健康风险,也为疫情防控埋下隐患,同时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需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对于老年人,做子女的要更多地给予情感关怀。对于青少年,要加强性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终结艾滋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马书荣呼吁,全社会应共同努力,以科学为盾,远离病毒侵害;以关爱为桥,消除歧视偏见,用社会共治的合力,共同迈向“终结艾滋、共享健康”的美好未来。“这既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也是有效控制疫情的重要环节。”

市西苑医院是十堰市级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治疗的定点治疗医疗机构。2024年,该院创建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规范化门诊,对爱心门诊(艾滋病防治门诊)进行了升级改造,选址和布局相对独立、安静,且交通便利,充分保障患者就诊的隐私性和便利性,实现了“一站式服务”。门诊设置了候诊区、诊室、药房、档案室、库房等,所有诊疗服务均可在门诊内完成。

编辑:林静娴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