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之荡秋千

时间:2025-04-02 18:42 来源:中国文明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荡秋千: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

115-1FH4102333

在魅力亭城滁州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荡秋千的习惯。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


9cdad830c9e99d42&

清明民俗荡秋千   

    《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打秋千时,人在空中荡来荡去,翩翩若飞,很有趣味。《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笑以为宴乐,帝呼之为半仙之戏。”荡秋千可以使人心旷神恰,锻炼身体和意志。无疑,这是一种有益的民间体育游艺活动。现在井亭村的群众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这也许就是荡秋千能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连那些不会走路的孩子和年过古稀的老人,也要在别人的扶持下荡上几下。青少年男女和壮年人就更不用说了。

编辑:孙一帆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