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扶贫作坊助力精准脱贫 引来央视聚焦

时间:2018-09-09 10:07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_副本

十堰广电讯(记者 金勤)由十堰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精心策划的“创办扶贫作坊,扶贫攻坚成效显著”选题,近日引来央视聚焦。

9月6至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记者深入到郧阳区杨溪铺镇“香菇小镇”采访,此次采访的主题是“湖北十堰:金秋香菇点菌忙 脱贫“兜底”促增收”,节目将于近日播出。

位于杨溪铺镇刘湾村的“香菇小镇”,项目投资8.6亿元,整理土地3000亩,集中安置全区18个乡镇4274户15096人,是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单体项目。香菇产业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安置区贫困户发展香菇1000万棒,预计实现户均年增收2至3万元。央视记者通过现场航拍来展现“香菇小镇”规模生产,走进车间体验菇农紧张有序繁忙场面,采访菇农实际收入等来反映十堰扶贫攻坚的显著成效。

2_副本

眼下,正是香菇秋栽的黄金季,每天技术员和菇农们在香菇基地忙碌着,9月10号之前在恒温棚完成三千五百万棒的点菌任务。由于今年十堰地区的伏期延长,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温度,只能在所有的点菌大棚里面装上空调,用空调来控制温度。时间紧任务重,国家电网郧阳区供电公司在短短的9天内 ,为郧阳区19个乡镇256个点菌棚架设了94台变压器, 增加了中低压线路一百多公里 ,现在每个点菌棚都有两台5匹的空调来保持点菌的温度 ,基本保持恒温状态。

点菌棚变成恒温空调房,3500万菌棒顺利点菌,贫困户陶春香也放了心。她去年11月份开始种香菇,尝到了甜头,由于技术过关,这个月,她又被当地的香菇公司聘为技术指导,种植教学两不误,赚双份收入。去年11月份,她种了3456个香菇菌棒,截止到今年5月份左右, 差不多卖了两万七八千块钱。

3_副本

香菇产业基地技术总负责人秦光辉介绍在他们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 ,养菌养好了后, 分配给农民 ,贫困户来种植,他们兜底价是每个香菇菌棒保证农民9块钱的收入 ,除去成本 ,纯收入每棒(香菇)是3块钱 。

目前,十堰市郧阳区把规模化种植香菇作为脱贫攻坚的“兜底”产业,结合香菇喜阴的生产特点,采用缓坡地与阶梯农田相互搭配的方式,打造香菇产业园。产业园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预计今年的产值有望达到60个亿,能帮助全区341个村6万贫困人口脱贫。

现在全市上下正加强市场机制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坚持一村一产业、一户一方案,充分利用特色种植、养殖、纺织、编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门槛低、好上手、强度低的特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乡村创办扶贫车间,带动附近农户在家中创办扶贫作坊,让贫困群众顾家挣钱两不误,实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事干、人人有奔头,不断稳固拓展群众脱贫致富的渠道,切实解决农业资源不足和因病、残疾、年老体弱但尚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的增收难题。全市共有181家企业(合作社)创办村级扶贫车间235个,带动、辐射周边数以万计的群众办起了扶贫作坊。

编辑:计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