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正文

明朝与武当系列节目——皇室家庙

风从山中来 2017-06-30 19:26:54 6990 次播放

视频介绍

十堰广电讯 (记者 彭涛)永乐十年的七月一日,朱棣用黄榜诏告天下,他决心大修武当宫观,以答谢玄武神多年的护佑。武当山黄榜亭下,顿时聚集了众多的妇孺百姓与达官贵人,昔日寂静的大山,将要开始历史上最高规格的修建。这是一道没有期限的承诺,从此,三十万工匠汇集武当,开始了浩大的营建工程。他们在崇山峻岭和沟壑溪流中,或树栋架梁,或凿石冶铜,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下他们的名字,在长达十二年的修建中,正是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用汗水和智慧,营造了一个个巍峨的宫观。
  汉江师范学院武当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罗耀松:整个工程首尾相应,计划周密,木材石料都不准在武当山当地取,因为仙山是不能动一草一木,不能就地取材 ,必须从云南贵州这些偏远之地不远千里拉到武当山,所以从人力物力财力对武当山给予重要的保证。
     如今,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武当山遗存下来的道教建筑从规模和规制上依然是国内绝无仅有的。长期致力于武当古建筑研究的万谦教授认为,武当山是名副其实的明代皇室家庙。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万谦:我们看武当山非常神奇的 就是在宗教文化中,道教在武当山的兴盛过程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那么武当山之所以在明代变成皇室家庙,也跟这个有关。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对于宗教在治国方略上从来都是十分重视的,大明王朝也不例外。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朝廷就对宗教开始了严格的管理。

  汉江师范学院武当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罗耀松:宗教管理设置的有专门的衙门,道禄司,太常寺,都是宗教管理 特别是道教管理,道禄司,还有僧禄司 ,僧禄司是对僧人进行管理,道禄司是对道教,这些皇帝的中央机构,宦官,下派机构。
  孙碧云是武当高道张三丰的弟子,明朝历代皇帝处于对三丰祖师的仰慕,曾经多次派人寻访未果。明史记载,除了下令修建武当山各大宫观之外,寻访真人的圣旨也不在少数,这可能是全国道教名山中绝无仅有的尊崇。
  汉江师范学院武当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罗耀松:明朝皇帝对武当山下的圣旨特别多,六百多道圣旨,有碑文记载的就有一百多通碑 ,很多圣旨刻在碑上主要是对建武当山不同的时间段,有督促工程的诏书,管理工程的诏书,任命官员的诏书,来督导管理。
  在万谦看来,武当山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明代的皇家园林,它肩负着十分重要的政治使命。就像山下的玉虚宫,修建武当宫观时这里不仅是建筑材料的聚集地,也是军队驻扎的大本营,因此,至今还被当地人称为老营。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万谦:朱棣在当时武当山做的就是个大规模的皇家园林,皇家园林的作用既是一个宫殿,又是一个精神寄托 ,道教思想上的一个精神寄托,还是一个要塞。
  据多年来的武当山考古研究和历史文献记载,从静乐宫到武当山沿线都有许多古建筑遗迹,其中也不乏明代皇室家族的宗祠,比如周府庵、襄府庵等,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明成祖朱棣夺权之后,他吸取了削藩的经验,一方面取消藩王的卫队,另一方面要求藩王定期到京城朝觐,到武当山参拜。可谓是费尽心机。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万谦:我们过来以后可以看到周围有周府庵,襄府庵,这些藩王的家庙也都修到了武当山周围,皇帝我有一个行宫 ,你们有钱花不完 武当山要修的时候报效一下,出点钱。
  也许正是皇帝的静心布局,武当山才真正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室家庙。自明成祖开始,历代皇帝登基之时,必定会在武当山致祭。这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武当山金顶太和宫灵官殿外的几通御碑了,这些御碑清晰地表达了皇帝对真武神的崇拜和对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期盼。然而查遍历史资料,明代并没有一位皇帝亲临武当山,这又是为什么呢?

  汉江师范学院武当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罗耀松:一个是精力来不及,一方面花费巨大,第三很多大臣会劝阻,因为国事很多,举行这么一个大型祭祀活动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公元1552年,武当山北麓耸立起一座石牌坊,嘉靖皇帝特意手书“治世玄岳”四字,它标志着武当山的地位超越了龙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跃居久居盛名的五岳之上,被视作“天下第一名山”。然而,这已是大明王朝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在武当山兴建宫观,此时的大明已经显出疲态,皇室家庙的威严似乎也在逐渐退下光环,它缓缓进入了历史的轮回,期待着下一次的重生。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