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明佳 通讯员 吴世平)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转入实地调查阶段已有两月,十堰市四普办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以独特的工作模式和高效的组织策略,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四个一”工作方法,推进全市普查工作优质高效开展。
一是凝聚力量,组建一支攻坚队伍。7月20日,根据省四普办安排部署,十堰市四普办选择郧西县作为四普田野调查阶段攻坚县,决心于一个月内完成县域内四普工作。为保障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市四普办组建了一支由8名业务骨干组成的普查队伍,到郧西县支持开展田野调查攻坚。普查队分为内业组和外业组,同步开展、同频发力,全面负责业务咨询、质量监督评估、田野调查、文物认定等工作。
二是强化监管,实施一次专项督导。为确保四普各县市区普查进度和质量,十堰市四普办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专项督导,对辖区内9个县市区逐一指导。通过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地普查工作进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下一步计划。市四普办从工作保障、技术标准、新发现文物线索搜集等方面,指导各县市区高质量推进普查工作。
三是科学布局,统一一种工作路径。为提高各地工作效率,十堰市四普办结合攻坚小组调查实践,明确“整理已有资料、预填四普表格、现场复核完善、内业汇总录入”的工作模式,即内业小组通过整理三普数据、长江文物资源调查、石窟寺及石刻专项调查、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等资料,将原始信息填入四普表格,外业小组实地调查时按文物现状对预填表格各项内容逐一进行复核,并完善相关信息,最后由内业小组进行汇总并录入系统。在汇总阶段,每处文物点将形成包括图纸、照片、坐标登记表、四普登记表在内的文物电子档案,做到双备份,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安全性。
四是规范流程,明确一个质量标准。为严控全市普查质量,市四普办从信息采集、本体打点、照片拍摄、文物绘图、数据填报等方面,逐一向各县市区解读国家技术路线标准要求,明确统一质量标准。对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普查中一并采集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坐标点,为后期完成文物本体保护范围空间落图、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共享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十堰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实地调查已完成949处,复查三普文物点930处、新发现文物点19处,田野调查完成率达到29%。下一步,十堰市四普办将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对力量薄弱县市区开展普查指导帮扶,探索形成文物普查的“十堰模式”,确保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标杆。
编辑:张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