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饭圈文化不良风气、专项打击“自媒体”乱象、治理网络电视“套娃”收费、开通“举报辟谣”渠道……8月2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培育等分论坛上,各方一致认为,共建共治共享网上精神家园,多方协同共促网络生态健康稳定。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快速拓展的网络空间,已成为亿万民众的第二生活空间。中宣部文明培育局局长赵树杰提出,网络文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享有,要设计运用有效载体抓手,吸引广大网民踊跃参与网络文明实践,让人们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面对网络乱象,相关部门联手出“铁拳”。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深化网络举报和辟谣工作……据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杨建文介绍,过去一年来,中央网信办累计清理拦截违法违规信息5745万余条,处置账号、群组781万余个,关闭下架网站平台超过4800家。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表示,总局一直坚持抓好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深入开展“饭圈”乱象治理、“清朗视听”内容安全治理、暑期涉未成年人违规有害短视频治理等专项行动,为广大网民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
新技术赋能网络生态共治共建。据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学习强国”总编辑农涛介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推出了智能审校平台与智能舆情监测平台,并将推出“学习强国”智能检索、智能问答和智能公文写作等服务功能。通过大模型训练,为智能化生产传播提供主流价值基础语料和风险防范支撑。
四川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鹏认为,要主动对网络谣言发起进攻,创新设计融媒呈现。“以四川省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例,该平台经过4年多的持续运营,辟谣平台累计发布权威辟谣内容1万余条,36条辟谣内容阅读量超过一亿。”
充分发挥社会协同治理作用。维护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也要发挥社会协同治理的作用。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长赵晖表示,我们充分发挥服务支撑、桥梁纽带、示范引领作用,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评估指标体系》《网络直播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新电商行业健康发展倡议书》,组织网站平台签署《共同抵制网络谣言承诺书》等,引导广大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到网络诚信的建设中来。
据腾讯公司总编辑、公共政策副总裁朱殿军介绍,腾讯已搭建起常态化生态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聚焦网络生态中的深层次问题。“以谣言治理为例,腾讯公司通过联合专业机构、高校学者等主体,推出标记辟谣标签、扩大辟谣信息触达、强化用户素养教育等举措,平台用户参与辟谣信息传播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朱殿军说。
置身网络空间,每个主体都不是孤岛。网络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相关部门、企业、网民等各应协同发力,共同做好网络生态的“护林员”,才能将网络塑造成凝心聚力、引领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新空间。(“学习强国”记者武瑾)
编辑:陆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