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近日,记者从十堰市卫健委获悉,继2024年推出改善就医体验“十项措施”后,十堰今年再次创新推出改善就医体验“新十项措施”,进一步完善医疗惠民利民举措,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22岁的徐先生最近感觉肺部不适,他先到家附近的医院进行了诊治,发现病情有恶化的趋向,当天就转院至市太和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太和医院医生发现,他之前在其他医院做过相关检查。
市太和医院综合医疗科主治医师梁惠说,该病人因肺部感染入院,在院外做了X光检查和胸部CT,都是近期的检查结果,调阅病人的片子发现诊断明确,因此未让他再做重复检查。
长期以来,超声、X光、血常规等检查检验项目,医疗机构间结果不互认,甚至同一家医疗机构的不同科室、院区间也不互认。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医务人员担心已有结果“不准”,不能作为后续诊疗依据的因素,也存在个别医疗机构有意引导医生多开检查的情况。而徐先生这次就诊却发现,他的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了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
发生在徐先生身上的变化,得益于十堰去年出台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这项就医体验改善措施。措施明确提出,在全市一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中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其中检验项目82项、检查项目6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时效性多为1周至3个月,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时效性多为3天至60天,具体情况因病种、个体、项目、病情等因素而异。患者因病情变化需重新检查的,医生要作出解释说明。
市太和医院医务处主任张宇强介绍,患者在市区其他医疗机构,或省里的同级其他三级医疗机构,做了互认范围内的检查或检验结果,医生结合病人的病情、结果的时效性、病情的稳定性进行互认,可节约患者费用和就医时间。
因为这项政策,徐先生在转院后,检查检验的结果被市太和医院认可,直接省去了多项检查检验费用。
梁惠介绍,X线片费用为90元,胸部CT为192元,共计节省近300元。
徐先生认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政策不仅减少了抽血等对身体造成的二次伤害,还节省了经济开支和时间。
目前,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6家三甲公立医院,均已接入湖北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实现全省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的线上互认,可进行跨机构、跨区域检查检验结果的共享调阅。
2024年“改善就医体验十项措施”成效显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达142项,建成市级线上互认平台,2024年累计互认6.9万人次,为群众节约费用1068万元,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免费代泊车服务,市太和医院日均服务60余人次,市人民医院增加200个免费专属停车位,有效缓解了患者停车难题。
市卫健委于近日又推出2025年《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新十项措施》,旨在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新十项便民措施具体如下:
1、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
互认项目增至200项以上,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实现线上互认全覆盖,减少患者重复检查,降低就医成本。
2、实行“全院一张床”
统筹调配床位资源,缩短患者入院等待时间,实现“床位随患者走,服务随床位走”,提升床位使用效率。
3、开展“免陪护”试点
规范护工服务,减轻“421”家庭(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陪护负担,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困境。
4、推行“中医药文化夜市”
每月在主城区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提供名中医义诊、中医适宜技术体验等服务,推广中医药文化。
5、提供健康用药咨询服务
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设置用药咨询门诊(窗口),提供中药代煎服务,确保24小时内将中药送达患者手中。
6、开展儿科“充分问诊”试点
在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开设儿科“充分问诊”门诊,确保每位患者平均沟通时间不少于6分钟,提升儿科诊疗质量。
7、建立12356心理援助热线
组建市级专家讲师团,全年开展不少于20场心理健康宣讲活动,各县(市、区)医疗机构提供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服务,满足群众心理健康需求。
8、推行“看病找家庭医生”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赋予家庭医生代挂号、代排队、预留专家号等权限,方便群众就医。
9、落实无偿献血者血费减免
“一次都不跑”
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可优先用血,血费减免流程简化,实现“一次都不跑”。
10、推行孕产妇全程保健服务
为孕产妇提供覆盖孕期、分娩和产后的全程系统保健服务,确保母婴安全
据介绍,2025年全市卫健系统将以“新十项措施”为抓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完善惠民利民举措,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十堰方案”。下一步,市卫健委将建立患者就医体验监测机制,确保“新十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编辑:张红艳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