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剑锋 郧阳融媒记者 郝周)文明引领风尚,榜样凝聚力量。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是湖北省首个因移民、扶贫搬迁而新成立的行政村,建村7年,就从一个普通的移民安置点,蝶变为“全国文明村镇”。
村民刘瑞权是个快活人,每天工作之余,她总会先到村上的振兴剧场爱源文化广场,跳几曲广场舞。她说,现在村广场舞蹈队已经发展到40余人,有了这个广场,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为大家打造精神家园。
龙韵村成立于2018年,共安置移民群众843户3044人。建村后,村民们反映,村里缺少一个文化活动场所。2022年,郧阳区挖掘提炼“和美溯源、饮水思源、幸福爱源、忠诚护源”精神内涵,发动各界捐助12.7万元,共建爱源文化广场。
村民李天芳说,以前在家不出来活动,现在村里建了广场,爱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了,锻炼身体的同时,心情也好了,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
在爱源文化广场的基础上,龙韵村还打造了小戏台、小剧场等设施,共同构成“振兴剧场”文化文艺活动中心,村里组织创演了《水调歌(舸)头·大江北去》、郧阳四六句《爱源新风赞》等调水护水主题文化节目,送到村民家门口。
“振兴剧场”满足村民文化生活需要,“武当秀场”则点亮了小山村“夜经济”的引擎。2023年4月30日开街的武当不夜城,是龙韵村武当秀场的主体项目。
村党支部副书记徐芬介绍,武当不夜城项目采取村企共建、整体规划、分期推进、滚动发展模式,项目集节点演艺、特色美食小吃、网红美陈、科技体验、互动娱乐、文创零售等复合业态于一体,现已引进120个特色商铺入驻。
为了让村民享受到发展的福利,村两委为村民创业推出了许多优惠条件。村民岑丽是一名外来媳妇,她把老家的特色手工带到了龙韵村。她说,自己从贵州嫁到龙韵村,店铺以编织为主,这里不收租金,销售额跟村部进行分成,没有压力,每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
村民陈云过去在外地打工。看到家乡旅游大发展,村上大力支持回乡创业,就回家开了一家小吃店。他说,做烤冷面生意,照顾了家里,还增加了收入。
像岑丽、陈云这样的营业主体在龙韵村已有200余个,还有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乘着武当秀场的“东风”,游客打卡逛进来、店铺门面开起来,村民口袋鼓起来。
村民马双荣说,在露营基地上班,每月工资3000余元,像自己这样的年龄在外打工不方便,在家门口就业很好。
除了振兴剧场、武当秀场,龙韵村还接续打造了红色馆场、体验渔场、生态农场,形成了“五场共兴”的良好局面。
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敏介绍,该村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定位,立足服务信息化、建设景区化、发展绿色化、运营市场化、村景一体化,完善壮大“农旅文商学艺”综合体,致力实现“五场共兴,六业共融”。
村庄变景区,乡村变闹市,同时,在“五场共兴”的基础上,龙韵村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党政研学、生态农业等新业态。2023年,龙韵村旅游产业实现稳定就业455人,户均增收1.5万元。
龙韵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媛介绍,龙韵村环境优美、产业配套完善,少年馆、报纸馆、展览馆等一些场地都是开展研学的优势资源,龙韵村已成为全市研学品类最丰富、特色最鲜明、口碑最好的乡村研学基地之一。
龙韵江畔营地负责人贺雅丽介绍,这里集景观相连、行游相宜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观,淡季的月客流量达5000余人次,旺季能达到20000余人次。
仓廪实而知礼节,龙韵村文化振兴、文明提升,并通过开展龙韵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宣传身边榜样,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目前,已有77户家庭被评为区级以上的文明家庭示范户。
村民王从林说,他是从韩家洲村搬迁而来,现在不仅住进了楼房,村上还引导大家美化房前屋后,周边还有咖啡馆、大食堂,每天生活在景区里,心情很舒坦,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郧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贤林介绍,龙韵村“五场共建、六业互融、村企共兴”的产业发展模式,激活了乡村发展活力,丰富了乡村多元业态,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建设好了美丽乡村,还运营好了美丽乡村,将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留在乡村,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