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网评论员 陈新
患者是这个社会特殊的弱势群体。愿“看病难、看病贵”不再成为他们的心头之痛。
今年以来,十堰市多家医院,包括太和医院、人民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及西苑医院等,纷纷试点“免陪护”服务,旨在规范护工市场,缓解“421家庭”(4位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因一人住院而全家奔波的困境。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减轻了家属负担,也提升了医疗护理的专业化水平,值得深入探讨其社会意义与发展前景。
传统住院模式下,家属往往因缺乏专业护理知识而手忙脚乱,甚至因请假陪护影响工作。而“免陪护”服务由医院统一培训的护理员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辅助等专业服务,如翻身、鼻饲、术后护理等,让家属回归正常生活。例如,国药东风总医院的标准化护理团队采用科学手法预防压疮,家属感叹“专业的事确实需要专业的人做”。此外,公开透明的收费标准(如60-260元/天)避免了市场护工随意加价的问题,增强了服务可信度。
“免陪护”服务的核心在于护理员的专业素养。十堰市人民医院等机构要求护理员持资格证、健康证等“四证”上岗,并接受科室专项培训,如骨科护理需掌握拐杖使用、特殊体位翻身等技能。同时,医院建立考核机制,通过满意度调查、护士长巡查等方式动态优化服务,确保“照护有规范、关怀有温度”。相较于市场散工,这种模式降低了院内感染风险,提升了患者安全。
“免陪护”服务不仅缓解家庭压力,还创造了就业机会。十堰市通过公益培训项目培养护理员,并颁发全省通用的资格证书,推动护理职业规范化。类似模式已在青海等地试点,证明其可复制性。未来,若能扩大至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等领域,并结合医保政策(如困难家庭补助),将进一步普惠更多群体。
十堰的“免陪护”试点是医疗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探索,既回应了老龄化社会的照护需求,也推动了护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下一步,需在政策支持、服务标准化及公众认知上持续发力,让这一模式真正成为“患者舒心、家属放心、社会安心”的民生工程。
相关链接: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