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正以一系列多元文化举措,持续刷新它的城市形象。10月30日,2024-2025年度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即将在宜昌奥体中心举行。这场电影盛会的落地并非偶然,就在不久前,10月23日至26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宜昌锦标赛刚刚在此落幕,吸引来自30个省份的3800余支赛队、近万名选手参赛;而今年8月,刀郎巡回演唱会宜昌站连续两场演出,更是吸引了约1.6万名观众现场观看。从科技赛事到文艺演出,从机器人对决到电影盛宴,宜昌正以一波接一波的热潮,重塑它在人们心中的城市印象。
宜昌的文化图景呈现出多元共生、相互促进的繁荣态势。电影大数据荣誉之夜,不仅是电影频道M榜的年度盛会,更被纳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闭幕环节,以“唯见长江 光影绽放”为主题,巧妙融合电影艺术与长江文化。刚刚落幕的世界机器人大赛则采用“赛事+文旅”的创新模式,有效激活旅游淡季市场,带动点军区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84.32%。而8月的刀郎演唱会,不仅让奥体中心周边酒店连续多日保持98%以上的入住率,更推动餐饮收入实现翻倍增长。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宜昌丰富立体的文化生态,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良性发展。
将先天资源优势转化为独特文化体验,是宜昌文旅实现突破的关键。拥有“两坝一峡”世界级旅游资源的宜昌,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转而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基因。从屈原祠前游客亲手编织峡江草编祈福带,到《梦回车溪》夜游项目运用裸眼3D技术重现大禹开江的壮阔史诗;从昭君村将“和亲路”改编为剧本杀主线剧情,到“勇敢之旅”IP联动漂流、穿瀑等特色项目引爆夏季市场,带动九畹溪漂流人次同比上涨11%。宜昌正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让沉睡的文化遗产重焕生机。屈原祠的AR导览让楚简文字在空中流转,《三峡千古情》运用无人机矩阵拼出巴楚图腾,这座水电之城展现出敏锐的数字嗅觉。更值得关注的是,由市民提议的“卷桥河湿地慢旅专线”已成功串联奥体中心与屈原公园,年引流超过50万人次,成为“全民共创”的文旅典范。
在这些成绩背后,体现的是宜昌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一位外地游客曾在社交平台分享,在三峡游客中心排队时,执勤民警即兴唱起《六口茶》,用土家山歌瞬间化解了等待的焦躁。这种充满温情的场景,正是宜昌“宠客计划”的生动体现,全市448个停车场、3.2万个车位免费开放,5000名“红马甲”志愿者驻守景区提供服务。刀郎演唱会期间,宜昌不仅开通3条免费公交专线,开放5000余个免费停车位,还推出“票根福利”,凭门票可享受11家A级景区免票、6家景区半价优惠,同时投放600万元餐饮消费券。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举措,让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真诚与热情。
在互联网时代,宜昌更以富有网感的营销方式延续文化影响力。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构建传播矩阵,邀请董宇辉携“与辉同行”团队云游两坝一峡,借助汪周雨等宜昌籍名人推介家乡。今年焕新升级的“勇敢之旅”IP掀起全民共创热潮,相关话题全网阅读量突破1.3亿次,甚至吸引马来西亚游客专程前来体验。结合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长江钢琴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宜昌成功将单次流量转化为持续影响力,让文化IP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从三峡大坝到星光熠熠的奥体中心,从屈原故里到年轻人追捧的“勇敢之旅”打卡地,宜昌早已超越“水电之都”的单一标签。当电影之夜的星光点亮长江两岸,当机器人赛事的喝彩回荡峡江之间,这座城市正以“传承中创新、开放中包容”的姿态,讲述着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发展故事。这正是宜昌持续“出圈”的深层密码,让每一道文化闪光,都能在长江之畔绽放出独特魅力。
作者:远安县鸣凤镇人民政府 洪伊宁
编辑:张红艳